阅读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有限,难以全方位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基础挖掘课外资源,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阅读参照。课内外阅读的联动式教学,能让学生在兴趣延伸、阅读方式延伸中夯实阅读基础,丰富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联动式教学;教学方法
课内外阅读衔接,简而言之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材中的文本有时难免抽象乏味,教师应以教材为出发点来设计有吸引力的主题,协调课内、课外阅读的知识共性,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要通过两者的有效衔接创设趣味性阅读课堂,使学生以能动性为内在动力来发掘自身潜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感并提高审美意识,在阅读积累中提高鉴赏能力。
一、基于教材进行衔接,丰富语言艺术
课外文本和课内文本之间有着大量的衔接点,教师要基于教材资源来衔接课外阅读,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因势利导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入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课外阅读资源,建立两者的联系,便于学生快速进入阅读情境。要指导学生内化课内外知识,使学生在联动式学习中启迪思维,开发想象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细腻的阅读情感,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所思所想的艺术技巧。例如,教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伯牙鼓琴》时,教师可以根据其主题来板书与“知音”相关的句子,如“千金易得,知音难寻”“知音世所稀”等,然后让学生寻找其相同点,在过渡中引出课文主题,向学生讲解关于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这篇文言文,让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味,尤其要注意“乎”“哉”等语气词的节奏掌控。文言文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其节奏性与意蕴性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在缓慢重复的节奏中感悟其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之后,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等,联系上下文思索文中不常见字词的含义。学生读懂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延伸讲述《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深切感悟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的内涵,理解了伯牙遇知音、失知音的喜悦与悲怆,进而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出示“明月朗朗”“青山巍巍”“泰山峨峨”等词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句式练习。有学生结合课文写道: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朗朗乎若明月。”基于教材来衔接课外读物,可使学生在情感调动下主动感悟文本,在教师提供的场景中进行拓展演绎。这能够将学生思维保持在活跃状态,让学生将文本阅读转换为愉悦性的体验,在体验古文美感的同时开阔眼界,实现语言艺术运用能力的升华。
二、整合知识体系,拓展阅读视野
针对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学生,教师若仅进行较表面的阅读教学,不仅难以有效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还达不到强化其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构建课内外阅读的互动桥梁,通过各要素在阅读过程中的整合来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基于多视角的情感活动获取深刻的情感认知与审美体验。可以以“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发掘情感线索,在知识的整合中拓展阅读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首先导入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段,并播放圆明园遭毁灭前后的对比图,让学生直观了解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爱国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整合有关圆明园的课外读物,如《圆明园流散文物》,引导学生在补充课外知识的同时,了解这些国宝是如何丢失且如何抢救回来的。相关知识要素的整合,有助于学生正确认知圆明园的价值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默读课文,品味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如“玲珑剔透”“众星拱月”,又如“掠走”“烧毁”等,然后在词语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想象火烧三天的圆明园会失去什么。有学生写道:“玲珑剔透的楼阁,消失了;众星拱月的小园子,也消失了……”练习句式的时候,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圆明园毁灭都造成了什么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以读促悟,认识到圆明园是中国及世界文化的瑰宝,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相关课外读物,能使学生置身于满溢圆明园毁灭的惋惜情绪之中,切己体察地融入到文本情境,通过文本的延伸,整体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实现对课文系统性看、系统性理解,以此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兴趣衔接,积淀文化内涵
兴趣是让学生保持阅读积极性与求知欲的关键,教师可以将兴趣当作衔接点,通过对学生阅读喜好、阅读需求的调查了解,进一步整合到课内外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由简单的阅读兴趣转变为内在的阅读驱动力。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文本的联动性,在兴趣阅读中整合文本内容,以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存量之目的,通过阅读广度的不断拓展来夯实其阅读基础,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善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京剧趣谈》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主题,播放京剧中关于绱鞋底、骑马片段,使学生在观看中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产生直观印象。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标注重点词语,如“约定俗成”“驰骋”“绱鞋底”等,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探讨演员采用道具表演骑马的优点,并列出文中描述虚拟道具呈现出来的真实感官例子,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过程中养成仔细阅读、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也可以自由创设情境,组员可声情并茂地描述文中奇特场面,或按照自身理解评议无实物表演的妙处,这有助于学生内化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产生了解京剧艺术的浓厚兴趣。教师可将兴趣作为衔接点,因势利导地拓展课外阅读材料《京剧大师梅兰芳》,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梅兰芳为练习唱腔、动作等所攻克的难关,对京剧文化由衷地燃起热爱之情。这样学生可以以情绪感染为驱动力产生阅读兴趣,并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课内阅读到课外自主阅读的顺利过渡。教师将教材文本中的京剧元素延伸到课外,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优秀国粹艺术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在精神食粮的浸润中拓展阅读面,进而积极投入到自主阅读中,在广泛阅读中学会自行构建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由量的积累上升至质的飞跃,这有利于夯实学生阅读基础并实现文化内涵的丰富。综上所述,独立阅读是发散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课外阅读内化的基本路径。这就需要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徜徉在阅读的海洋,要积极探索课内外阅读的联动式优势,深入研究两者的知识共性,运用其相辅相成之优势帮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内化。让学生以课文为着力点实现阅读自由,进而实现课外阅读的兴趣式、探究式发展,这无疑能打造更为优质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15).
[2]刘振平.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J].甘肃教育,2019(08).
[3]刘鸿权.课内外阅读并行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23).
[4]陈春玲.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实效[J].华夏教师,2018(19).
[5]林志慧.找准切入点架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6]朵永旭.在课内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7(09).
[7]李诚.浅谈小学语文中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方法[J].语文学刊,2011(10).
作者:蔡阿施 单位:福建省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
推荐阅读:职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纯母语研究员提供语言服务
多数据库查论文重复率,附降重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审稿,附修改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根据您的预期推荐期刊
联合国外同领域研究员,确保专业的指导
签订服务合同,您的信息与权益安全有保障
高效、严谨的学术服务,确保服务有品质
协助服务并非替代式服务,不破坏学术诚信
提供全地域、全学科的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