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ARCS动机模型在线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时间:2020-11-19浏览:124

  动机模型由注意力、切身性、自信心与满足感四个要素构成,探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相关性。该模型强调教学设计应突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强化,对交互性较差的在线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教学设计者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又要强化外部环境建设。ARCS模型为在线课程教学中的动机设计提供了具体化、简单易行而且可靠有效的系统方法。

ARCS动机模型在线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ARCS;在线课程;教学设计

  1概述

  2019年12月以来,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导致的严重传染性疫情席卷全国,中国乃至全球都正在艰苦卓绝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做出推迟开学的决定,并于2月4日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疫情当前,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授课,这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开展在线教学,既要做到全体学生“不停学”,还要让“不停学”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在线课程教学设计内容具备吸引力、个性化和适应性。

  2ARCS动机模型简介

  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由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凯勒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的理论架构[3]。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的动机状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建立起教与学的切身性、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中16%~20%甚至30%的差异,是由学习动机造成的[4]。根据凯勒的ARCS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需要以下途径[3]:

  2.1注意力

  教学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唤起学习者的好奇心,激发和维持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将注意投射到学习活动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通过改变课程的呈现方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设计中不断提出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一些有趣的现象亦能引发学生的注意,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过程的专注力。

  2.2切身性

  学习动机的第二个要素是切身性,强调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学习这些内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若学生发现学习内容与自身关系密切时,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情绪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被再次触发。

  2.3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习动机的第三个要素,自信源自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就可以设置为“自助餐”形式,既要有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基础任务,也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略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学习任务还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建立自信心。

  2.4满足感

  满足感是学生产生持续性学习动机的最后要素,学习过程本身就可以获得满足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而受到表扬或奖励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感,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设计要做到让学生拥有学习机会和学习成果,并适时地给学生以表扬、褒奖等激励,让其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ARCS动机模型策略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认识切身性、产生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如图1所示)。

  3基于ARCS动机模型在线教学设计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ARCS动机模型为线上教学的理性设计和积极推进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由ARCS动机模型可知,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线上教学特点,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通过主动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成效。3.1课前预习素材设计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不同,在线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进行新知识预习学习,在网络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见表10.笔者在线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时,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进行课程管理,内容涵盖教学大纲、学习任务单、课程资源等。教学大纲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递教学进度、教学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等信息,相当于课程体系导航图。课前设置学习(预习)任务单,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线上教学安排,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微课、速课、PPT、课程周边资料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明确任务自主进行的课前预习。任务单应将具体预习任务、操作要点以及时间安排作出具体说明(见表2)。根据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教师应能及时观察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变化,从而做出积极的反馈。任务单中的课程资源应设计为开放性的,方便学生查看。3.2课中教学设计与实施在线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其表象看是教学组织困难、交互性差、教师难以获得实时反馈,其深层的实质问题是:在非现场教学中,如何有效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的在线教学设计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问题情境”要注重联系实际,或可从学习动机的切身性入手,将学生的职业和以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线教学中合理设计交互活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克服网络学习的孤独感。这种情形下,一节45min课时无法保证教师的原有授课质量,可以将课时拆成20~30min一个单元讲授,在每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里,必须采用比课堂教学更丰富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穿插选择、填空、问答等互动方式,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投票、弹幕等方式增强学习氛围创设,提高学生参与度与沉浸感。

  3.3课后练习与反馈

  在线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空间相对分离,若学生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会降低其后续学习的效果。笔者应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在每个教学节段结束后发送课后测试题,掌握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过程性测试和评价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个阶段的表现,更有利于在线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在学习通中,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讨论,还可以随时添加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习资料等。教师通过检查学习者的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等评价,使学习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以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4总结

  ARCS动机模型设计方法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具体化、简易化且可靠有效的策略。通过对在线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内容辅之以注意力、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的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02-13].

  [2]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02-04].

  [3]谢丽.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网络学习环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周小云.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号与系统”网络实验课堂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8,(7),39-41.

  作者:纳丽萍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建设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课程改革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