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改善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针对性护理;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常见于60岁以上男性,易发于春季、冬季[1]。高血压脑出血在中风患者中占比30%左右,致残致死率则居首位[2]。高血压脑出血康复缓慢且预后差,存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有严重不良影响[3]。急性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可达40%。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基础上还应给予针对性护理,以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岁~70岁,平均年龄(64.23±1.79)岁;血肿量30~70mL,平均(51.36±2.68)mL;基底节出血16例,桥脑出血9例,小脑出血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0岁~72岁,平均年龄(62.41±1.62)岁;血肿量30~70mL,平均(51.29±2.55)mL;基底节出血15例,桥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检测确诊为脑出血并有明确的高血压史,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4]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②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④脑干出血患者;⑤精神疾病者;⑥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⑦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⑧重度昏迷、失语患者。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早期给予鼓励及疏导,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组织治疗成功者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利于患者树立信心;后期给予教育及辅导,协同患者制定功能锻炼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不同目标,提高患者参与的主动性,以提高疗效;嘱咐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家庭支持。②症状护理,执行医嘱时需留意患者反应,正确使用利尿剂及镇静剂;合理使用止血带轮转结扎肢体,结扎时间15min,放松5min,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经常呼唤患者,判断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缺氧及肺组织充血水肿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将患者调整为半坐卧位,头偏向一边,从而减少心脏负荷及利于清理口腔分泌物。1.3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AS、SDS量表采用4级评分评定症状发生频次,1表示无或较少发生,2表示偶尔发生,3表示经常发生,4表示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均存在,共20条项目,SAS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超过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超过73为重度抑郁。②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生活质量,包括体力限制、情绪、社会限制、症状四方面,共21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0分为无影响,5分为明显影响,分数越高表示心力衰竭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可导致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改变,在动脉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及局部出血、坏死,降低血管壁强度,导致局部扩张,并形成小型动脉瘤;当患者由于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体力劳动等因素刺激下血压急剧上升时,病变脑血管可破裂出血[5]。人体脑内动脉壁较为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较少,无外弹力层,故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内脏出血。长时间高血压还将加重患者心脏负荷,引起急性心力衰竭[6]。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且严重的特点,在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时还需给予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仅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主动性及针对性。针对性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考虑患者间文化、经济、心理上的差异,将患者感受当作护理核心,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使其心理、生理等方面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护理效果。该方式通过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护理,可改善其情绪,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针对不同病症给予护理,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SAS、SDS更低,究其原因为针对性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给予疏导,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说明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荣,李燕,张金秀,等.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1):37-40.
[2]顾彩萍,倪志宏,马颖君,等.综合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11-1312.
[3]卓礼霞,赵展,黄敏华,等.护理干预预防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5):2444-2446.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3-10.
[5]叶惠,李旭.综合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20):3113-3114.
[6]吕素洁,李金锋,王艳丽,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7):107-110.
作者:徐慧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