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及BIM技术

时间:2020-06-30浏览:180

  通过事故致因理论研究,论述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从事故致因的角度分析建筑企业如何制定预防措施。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在制定措施以及安全施工方面,BIM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从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及BIM技术

  关键词:安全事故;安全管理;BIM应用

  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物的原因以及管理等方面原因造成的,而引起建筑企业的安全事故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管理不够、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进行违章操作、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就此进行分析其成因和发展。

  1事故致因理论

  1.1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了保证工程的生产安全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及事故的发生,而分析事故的原因能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的作用。事故的致因理论是逐渐发展和完善的,从1939年法默和查姆博等人提出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开始,分别经历了事故遭遇倾向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博得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到如今的系统安全理论。目前采用的系统安全理论,在分析事故原因时直接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物的因素所引起的,间接原因为管理因素等其他方面。而事故发生频率和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着事故金字塔模型,如海因里希法则中的结论: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无伤害的比例为1:29:300。事故的结果为轻伤和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但是其发生原因与严重伤害事故是相同的,因此,预防事故就要从杜绝轻微伤害和无伤害事故。

  1.2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方较多,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也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较多和并且施工工序之间可能发生交叉或者场地空间的交叉等问题都增加了施工中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事故风险的因素较多,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建筑施工大多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工作条件较差,施工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在环境较差的空间施工,作业人员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引发事故。而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又是以工期、质量和成本为关注对象的,往往为了达到目标而赶进度,有些安全防护装置还未设好就开始施工的情况较多,企业在使用安全生产支出时,往往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了安全防护的力度。作业人员的工种多,人员的素质不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对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安全意识淡薄也是造成事故频发原因。

  2建筑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2.1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加强安全教育措施

  施工企业应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定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设立机构和岗位职责,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对设备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施工现场保证作业安全,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展开职业健康管理,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事故管理,最终进行绩效评估。由于施工企业发生事故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的失误或者违章操作等以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在进行预防时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应分别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通过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对于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与特种作业等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对于一般作业人员除了入场的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该增强日常的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通过绩效考评等方式争取全员达标,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针对于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对于危险源的技术措施,有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两类。能够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危险源的危害,如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可以选择无毒无害的物料,采用可靠性及安全系数高的设备,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工艺、技术。从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方面,采用隔离措施,如采用封闭式管理、增加缓冲装置、设置隔离措施;采用设置薄弱环节,如电路中的熔断器等;设置避难场所与应急救援措施。

  2.3针对环境及管理方面,加强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专门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过程控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防护,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建立监督和检查项目及要求。建立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起到预防及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

  3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BIM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其可视性、3D(4D、5D)模拟、协调性等方面。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在于安全教育、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几个方面,而建筑行业的事故频发也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环境影响、施工人员流动性等等方面,因此工程项目的安全方面处于被动的管理阶段。BIM三维数字技术在信息处理上解决了传统管理中无法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的问题,可以从项目整个阶段,整合各个单位工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一数据管理。在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技术交底时,可以使用BIM模型进行展示,运用3D模拟技术进行施工动画仿真展示,将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要点形象的展示成漫游形式,将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可能造成的结果展示出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可以对施工工序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以4D模型展出,危险区域中使用安全色进行不同危险级别的区分,针对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说明,使安全技术交底具有可视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场地相对封闭,若反馈不合理会出现工种间发生冲突,而BIM技术可以在施工前通过模拟技术先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划分,当施工区域发生碰撞时,可以根据模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正,如此节省了施工的时间施工的场地是相对封闭的,封闭的空间也是集中了建材、机械、施工人员等。同时,施工的过程是更为复杂的,工期紧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因此,不同类型工种的应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同一工作面的不同工种之间的同步问题。

  3.2BIM的应用实例

  以广联达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为例,通过物联网云与BIM技术云、现场数据等平台,以移动端执法为手段,以数据清单为基础,结合危险源辨识与监控,隐患排查治理、特大危险源的辨识与管控为主要业务,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人、物、环境进行的具体管理与控制。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以事前控制和事中管理的方式加强过程管理,从而杜绝事故发生。安全管理系统能让作业模式更加规范,让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能够通过移动端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图表分析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分析资料,可以用录视频和拍照等形式进行自动的隐患排查操作,同时具有数据统计的分析功能,为现场人员考核提供依据。在广联达安全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移动端下载查看规范,系统中也专业的危险源库,可以通过导入危险源进行危险源排查,相应的数据及时反馈到电脑端进行分析,同时对于重大危险源制定了从维护、管控、识别、方案的编写、较低学习、过程管控、风险控制、进度查询等全过程标准化流程,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企业应用此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安全管理形式需要进行改进,而BIM技术的兴起对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联达安全管理系统为例,其通过可视化与模拟性等方面的特点,对危险源提前识别,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为现场的安全管理考核提供依据,这也是BIM技术在安全管理应用方面发展的必然,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置和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减少事故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百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1):224,230.

  [2]翟耀红.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61(16):115-116.

  [3]李春涛.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2(10):62-63.

  作者:刘双双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框架 下一篇房屋建筑学课程评价方法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