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研院所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人力资源规划建设中要引入柔性管理模式,这既是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新时期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本文分析了科研院所人力资源规划建设中应用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柔性管理;人力资源规划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科研院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艰巨的任务需要人才支撑,这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柔性管理与人力资源规划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为科研院所人才规划提供指导,以切实行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柔性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1.1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1],是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鼓励、引导等温和的手段[2]。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就要利用柔性思想对企业员工行为、技能的重构与调配,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持续健康发展。
1.2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而是依赖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员工内心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1]。柔性管理还具有影响长期性、较强适应性、激励有效性的特点。
2柔性管理在科研院所人力资源规划建设应用的必要性
2.1柔性管理是科研院所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研院所多为知识密集型,员工整体素质高,对于柔性管理有着内在的需求。当前科研院所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矛盾普遍存在,激励手段单一,且“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人才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因此,将柔性管理融入科研院所是当前改革发展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
2.2柔性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科研院所人力资源规划建设的重点是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无限潜力,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价值输出[3]。知识型员工往往有强烈的成长需求,柔性管理注重员工的成长和情感需求,能够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及自我实现的满足,全身心投身到科研工作中。
3柔性管理在科研院所人力资源规划建设的实施
3.1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
针对科研院所知识密集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对员工开展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情况,开发员工潜能,营造团结互助、良性竞争的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加大制度创新设立人才特区,让优秀人才充分感受到成就感、满足感。
3.2建立柔性人才交流机制,探索人才集约化使用平台
建立柔性人才交流机制,制定多维度的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在内部合理流动,建立柔性人才共享机制,提高人才综合使用效率。根据人才类别统筹规划人力资源,搭建人才集约化平台。以内部调配和招聘等方式,为人才提供跨序列拓展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内部虚拟人才市场的信息交流,提高内部人才资源统筹力度,促进人才在系统内合理柔性流动。
3.3建立柔性职业发展通道,建设领军人才开发工程
建立柔性职业发展通道,以重大科研、工程任务为平台,培养、引进和使用科技领军人才。面向科研生产、成果转化等领域,立足科技人才成长的全职业周期,完善职业通道,创新培养机制培育优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建立科研任务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实行人员自主聘用、任务动态管理,对创新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大的团队给予奖励,为领军人才持续开发打基础。
3.4建立柔性化培训机制,建设全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柔性培训机制,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特别是在重点领域对重点人员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一领域一策,重点人员一人一策。增强员工学习积极性,将培训与岗位任职、员工发展、职务晋升挂钩,建立员工自主培训后补偿制。重视员工个体成长,建设科学合理的职业通道,优化专业领域设置,构建设计、科研的科研体系和技师的技能体系,畅通人才职业通道。
3.5建立柔性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
积极开展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水平市场化对标工作,分析诊断人工成本和骨干人才的市场薪酬竞争力,建立与单位业绩和贡献相符的薪酬调控措施。采取存量调剂、增量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以高基薪、专项奖励、提成奖励、重大项目全周期激励为重点的柔性激励机制,重点提升骨干人才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差异化薪酬,确保重点岗位、骨干人才待遇的提升,真正建立与其业务能力、市场竞争水平相适应的薪酬管理模式。
4结束语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强有力保障。新形势下,实施科研院所柔性人力资源规划建设,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加快培养和造就总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为科研院所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在国家施行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通过不断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人力资源规划,为科研院所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柔性管理法则.中国经济网.2014-12-16.
[2]林德才.企业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应用与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2):45-47.
[3]惠熙文,邱致村.“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7(11):6-7.
作者:李璟倬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