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使用现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笔者选取了我国图书馆学界比较稳定的11种核心期刊(详见表1)逐篇阅读,并使用SPSS22.0对这11种核心期刊2018年发表的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的研究主题、调查对象、样本量、人口学特征、问卷设计与施测的规范化程度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形成一个较为详细的图书馆学年度文章分析,系统总结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使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图书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用提供帮助。
1、2018年问卷调查法文章的一般状况分析
1.1各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发表情况
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数量和比例状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2018年共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130篇,其中,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最多的3种期刊分别是:《图书情报工作》(52篇)、《图书馆论坛》(20篇)、《图书馆》(14篇)。从问卷调查法文章占期刊发文总量的比例来看,《图书情报工作》占比最高,是唯一比例超过10%的期刊,《图书情报知识》《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论坛》次之,比例均高于7%。与此同时,与2015年至2017年11种核心期刊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数量相比[3-5],2018年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总量相对减少,比例基本与2017年持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图书情报工作》与《图书馆论坛》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数量在11种核心期刊中长期位于前列。
1.2研究主题分析
一般情况下,问卷调查可用于描述性、解释性或探索性的研究。根据近年来图书馆学期刊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情况,笔者将问卷调查法文章的研究主题归纳为7类(见表2)。从2018年问卷调查法文章研究主题的分布来看,以“信息及信息行为”为研究主题的文章数量最多,以“图书馆利用与管理建设”“心理认知”为研究主题的文章次之;以“政府、企事业信息管理”“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则相对较少。同时,与2017年我们所做的图书馆学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主题数据相对比,在“图书馆利用与管理建设”以及“心理认知”主题方面的研究有所增加,在“信息与信息行为”方面的研究则相对减少,然而其数量仍高于其他研究主题,这表明,“信息及信息行为”在图书馆学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中一直保持着一个很高的热度。
1.3调查对象分析
问卷调查通常是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的。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者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近年来图书馆学期刊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情况,笔者将问卷调查法文章的调查对象分为6类(见表3)。从2018年问卷调查法文章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来看,“一般公众”与“高校师生”所占比例最高,依然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群体,“图书馆人员”次之,对“科研人员”和“政府、企事业人员”的调查相对较少。1.4样本量分析2018年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样本量分布如图1及表4所示,其中,有128篇文章提到了有效样本量,大多数文章的样本量都主要集中在0~500,占比78.13%;样本量为500~1000以及大于1000样本量的文章均占比10.94%。在这些文章中,问卷样本量最大的是3445,最小的是10,均值为440.58。问卷的样本量是根据研究需要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样本量越大,结果可能会更有代表性。
2、问卷规范化程度分析
2.1问卷设计与施测的规范化程度分析
问卷是一种包括态度量表在内的综合性的测量工具。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假设为基础,根据概念操作化及其测量指标而设计的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具体问题的集合,问卷设计的过程也是研究者将研究假设具体化的过程[1]。研究者往往期望通过问卷测量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态度观念等,因此,问卷在设计及施测过程中应该注意标准化与规范化,这直接关系到研究者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着调查研究的质量。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提出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草案、预测试、修改问卷、信效度检验、正式调查,其中,预测试与信效度检验是最容易被研究者忽略的环节。为了对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中提到的有关问卷设计与施测的情况有所了解,我们对文章进行了4方面的分析,包括:调查使用的问卷是否进行了预测试、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以及是否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采用了抽样方法?结果如表7所示。首先,不管研究者在问卷设计上多仔细、多认真,实际上是肯定存在错误的可能性的,所以研究者需要通过预测试来避免问卷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弄清受调查者是否能理解问卷中的问题,是否愿意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完成问卷需要花费的时间等,并根据预测试的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而一旦研究者认为已经修正了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安排新的测试来确保修正方案是恰当的。如表7所示,在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使用问卷型工具的41篇文章中,开展预测试的文章有10篇,占比24.4%;在使用量表型工具的89篇文章中,开展预测试的文章有45篇,占比50.6%。总的来看,问卷类文章开展预测试的比例相对较低。信效度检验是衡量问卷好坏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者而言,一方面,希望问卷是可靠的、稳定的;另一方面,希望使用的问卷确实能够测量研究者本身期待它测的构念。这就是信度(reliability)与效度(validity)。信度的类型主要有3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以及折半信度;效度有4种类型: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建构效度、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1]。信度和效度都与测量时的误差有关,有随机的测量误差称为缺乏信度,有系统误差称为缺乏效度。通过分析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中提到信效度检验的情况,我们发现,在使用问卷型工具的41篇文章中,进行信度检验的文章有9篇,进行效度检验的文章有7篇;在使用量表型工具的89篇文章中,进行信度检验的文章有72篇,进行效度检验的文章有63篇;量表类文章信效度检验的比例远高于问卷类文章。
2.2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研究者需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通过问卷获得的资料进行量化,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从样本推论总体。可以说,统计分析为社会研究提供了一种清晰、明确的形式化语言,是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分析工具。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论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是通过可操作化的方式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在描述统计阶段,通常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反应数据的集中趋势,通过标准差、离差测量数据的变异性,通过频数、百分比的形式来组织数据等;推论统计则帮助研究者根据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推论总体,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结构方程等方法是推论统计阶段经常被研究者使用的方法。我们也从这两大方法以及一些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对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130篇问卷调查法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文章中提到的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如表8所示,可以发现,相较于推论统计方法,研究者在分析数据时,选择描述统计方法的居多。其中,在问卷类文章中,97.6%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在量表类文章中,84.3%使用描述统计方法。而在推论统计方法的使用上,问卷类文章的比例大大低于量表类文章。特别地,与前几年相比,在2018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中,使用结构方程的文章数量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学研究者开始使用结构方程分析数据。
3、讨论与分析
3.1预测试及信效度检验的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预测试及信效度检验都是检验问卷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使用问卷进行资料获取的研究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卷都是经过严谨的程序设置完成的,很多时候,研究者只是根据研究问题随意写了几道题就拿来开展调研,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过程,这是很危险的。一方面,以此问卷获取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研究价值不高;另一方面,与之相关的文章在发表后难免会被其他研究者了解,甚至跟随其研究的步伐,这样就会影响之后的研究,危害更大[8]。所以,对问卷进行预测试以及信效度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图书馆学期刊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中,仍然有较高比例的文章并未提到对研究使用的问卷进行预测试及信效度检验,总体看来,预测试及信效度检验的受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首先,问卷在初步设计完成后不能马上进行正式调研,需要通过预测试,且根据预测试的结果做出修改后才能最终确定正式问卷。预测试就是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在调查对象中运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择一部分人进行调研,从而了解问卷存在的问题。因为研究者的思路与考虑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与实际情况是有较大差距的,通过预测试可以有效避免研究者在设计问卷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比如,问卷中的用词或表述是否会引起歧义,从而导致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理解;某些问题对于调查对象来说可能是不容易回答的;问卷填答花费的时间是否合适;获得的初步资料是否符合预期的设想等。信度和效度是开展问卷测量的重要指标。信度是指测量的可信性或一致性,即使用问卷对同一对象或概念、变量重复测量后结果的稳定性;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或有效性,即问卷能否准确地测量出概念或变量的特征[9]。问卷在正式发放之前需要进行信效度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调整题项,确保通过该问卷获得的数据是有效的、令人信服的。且对于问卷测量来说,信度与效度检验缺一不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研究只进行了信度检验,有些研究只进行了效度检验,这都是不完整的,因为效度必须建立在信度的基础上,没有信度的效度是不可靠的;而没有效度的测量,即使信度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3.2样本选择时抽样方法通常被忽视
在社会科学中,研究者需要进行选择观察,从而通过对被选定单位的调查,达到对社会现象整体的认识,抽样就是选择观察对象的过程。然而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问卷调查法的实施过程中,抽样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在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130篇问卷调查法文章中,仅有14篇文章说明了其使用的抽样方法。就抽样方法而言,依据是否是以等概率的原则抽取样本,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可以保证在一个确定的总体内,每个样本被抽取的概率相同,因此,根据概率抽样获得的样本能够代表样本所在的总体;非概率抽样则是根据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或条件便利等因素选择样本[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问卷调查逐渐成为问卷调查法实施的重要途径,由于网络人群具有分布广泛、流动性高等特征,因此,非概率抽样方式是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抽样方式[9]。研究者在选取抽样方法时,应该选择能够提高样本代表性的抽样方法。
3.3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逐渐增多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适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均有应用,用以分析数据、检验假设。一个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两个部分,用于表示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结构模型,以及用于表示可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关系的测量模型[10]。从一定意义上讲,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值得应用而且被学术界推崇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学习这种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图书馆学领域也是如此,在2018年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中,有41.54%的文章在数据分析阶段使用了结构方程模型,这种趋势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与其他的数据分析方法相比,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原理更为复杂,在应用时更容易犯错误。所以研究者在使用结构方程模型之前,应该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避免一些常见错误,更好地发挥结构方程模型的作用[11]。
3.4量表类文章总体比问卷类文章更为规范
在问卷调查法的实施过程中,不论问卷还是量表,同是测量工具。相较而言,问卷是一堆问题的集合,量表是问卷这一测量工具的一种更精确更科学的表达形式,所以在对测量工具要求严格的测试中,必须使用经过严格科学检验的量表[12]。通过我们对2018年图书馆学期刊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的调查分析发现,量表类文章总体比问卷类文章更为规范,不论是在问卷设计与施测的相关指标的使用上还是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上,量表类文章都明显高于问卷类文章,问卷类文章的数据分析更多的处于浅层次,缺乏深入分析。对于研究者而言,应该正确认识问卷和量表,了解相关测量工具的设计程序与运用方法,不论是问卷还是量表,都能严格编制、规范施测,在数据分析阶段选择适合的统计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内涵,充分发挥测量工具的作用,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推荐阅读:结构化设计对桥梁设计的应用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