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都在为本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陆续实现金融开放。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金融开放程度逐渐加深,这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时也是中国金融走向成熟发展的机会,符合我国长期发展的利益。但在另外一方面,金融开放也对金融监管带来相应的影响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初步探寻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影响及金融监管如何与目前的金融开放相适应。
关键词:金融开放;金融监管;股票市场;影响对策
一、我国金融开放的现状
虽然央行易纲行长在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将在2018年内推出12项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加快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不过从相关数据来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相对比较缓慢,落后于整体的开放水平。根据OECD官网最新发布的全球外资限制指数相关数据显示,虽然中国全球外资指数(指数介于0-1之间,指数越高开放程度越低,限制程度越高)在过去15年内有着较大的下降,从2003年的0.567下降到了2018年的0.251,但是依然高居全球第六位,表明中国外资限制程度较高,开放程度较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中国的金融开放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二、我国金融监管发展的过程及现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金融监管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1948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的金融监管是处于金融压抑下的监管。在这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的经济活动是按计划来实施的。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到1992年。这段期间对外开放程度扩大,主要的监管是由中央银行进行,在对待外资方面,由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负责对外资的监管。第三个阶段就是1992年到2017年,这个阶段就是我们熟悉的“一行三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监管形式是以中央银行承担总监管的责任,“三会”分别承担对证券业、保险业以及银行业的监督管理。第四阶段就是2017年到现在,2017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2018年3月,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我国金融监管往前迈出了一大步,有混业监管的趋势,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阶段。从我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程来看,似乎也是在追寻金融开放的脚步,逐步适应金融开放的需要,不过我国的金融监管似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这似乎也无法避免,毕竟监管层只有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能意识到之前的监管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进,如果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延续原来的监管似乎无可厚非。
三、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的影响效应
1.加大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难度,给金融监管带来压力虽然外资的流入使上证指数从2019年年初开始成功走出一波小牛的行情,不过它投资A股市场的目的是盈利赚钱,之所以流入这么多,除了金融开放政策之外,根本的原因在在于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相比于历史以及体量来说比较低。一旦外资大量买入或卖出,就会造成市场波动剧烈,不利于市场平稳发展。比如,外资疯狂买入A股一支叫大族激光的股票,使大族激光在3月5日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这样的消息势必也会引发国内散户的跟风买入,在这种情况下,大族激光的股价势必会大幅波动,很容易使散户出现巨大的损失。于是,在大族激光境外持股比例达到28%当日,深交所直接发布公告称,根据交易所规则,从2019年3月5日起深港通将暂停接受该股票的买盘,卖盘仍然将会被接受。这个规则看似限制了外资流入,实则还是对国内的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始终让国内投资者处于被动的境地。监管层应该高度引起对境外投资者机构持股比例的关注与限制,保持市场稳定性。外资买入的例子似乎看起来很美好,不过外资卖出的例子似乎看起来很残忍。外资在3月25日可能是因为阶段性获利的原因一次性流出将近百亿元,使沪指当天下挫接近2%,给散户投资者带来惨痛的损失。在沪指接连下挫之后,外资又在3月29日当天净流入100多亿,使沪指涨幅高达3.2%。似乎外资流入流出成了上证指数涨跌幅的风向标,不过这种大出大进使我国A股市场面临风险很大,同时也给股市的投资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打击。监管层虽然说采取敬畏市场的态度,不过对于这种情况还是应该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保证股票市场平稳运行,成功走出慢牛行情,而不是大涨大跌,引起市场跟风或恐慌。2.使监管机构对于外资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尺度难以把握由于许多外资的流入都有着金融机构的影子,对于这些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毕竟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和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运作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监管过严可能会导致外资的机构投资者放弃在中国的投资,根据科尔尼最新发布的2018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中国从原来的第三位跌至到第五位,很大程度的原因是机构投资者对于监管透明度以及监管尺度的担忧,也是因为2018年引发的中国贸易战对于中国市场稳定性的担忧。不过,如果监管过松,很可能会引发外资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管体制,任凭资本力量横行,在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散户居多的背景下,将会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噩梦,阻碍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对于外资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尺度问题似乎也是摆在监管机构面前的一个难题。
四、金融开放下我国金融监管的应对对策
1.对外资资金流入流出做出限制及披露,保持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从2018年以来,外资的流入流出似乎成了我国股票市场涨跌的风向标。这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因此,证监会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实时监测外资流入流出情况,同时设置相应的分等级信息披露机制,比如当外资净流入超过50亿时进行一次披露,当外资净流入超过100亿时再进行一次披露,当外资净流出超过50亿时进行临时披露,当外资净流出超过100亿时再进行一次披露,这样可以给投资者相应的缓冲时间,防止投资者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进行跟风操作,造成股票市场剧烈的动荡。同时,证监会可以对外资在1天的净流入额与净流出额做出限制,防止因为外资的巨额买入以及巨额卖出引发国内机构以及散户的跟风操作,造成1天内的股票市场的暴涨或者暴跌。在外资对于单只股票的持股比例上,证监会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防止出现外资通过二级市场能够影响A股上市公司发展运行的状况。总之,证监会应该完善相应的限制措施以及披露机制,保持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合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2.对外资机构的监管应该采取“严中有松”的措施我们应该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机构进入中国进行投资,给中国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宽松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外资机构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地进行金融开放。同时,对外资机构者投资中国实体经济的给予一定的投资优惠,在使外商机构投资者获利的同时带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对外资机构监管松的一面。对外资机构监管严的一面体现在:对于恶意利用资金炒作市场题材,哄抬个股股价,在获得丰厚利润后迅速出逃,造成股票市场大幅动荡的外资机构,证监会及相关监管部门应该从严处理,追查资金账户流向,设置外资机构投资者黑名单,视情节严重给予这些机构若干年不得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处罚。这样也能给予那些在边缘试探的外资机构一定的警示作用,让它们不敢恶意投机。只有通过采取“严中有松”的措施,才能在保持外商投资机构信心的情况下,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引起中国经济走向更高的高度。
五、结语
金融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给中国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活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使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波上涨的行情。不过与此同时,金融开放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造成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波动,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使其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不能重视发展忽视风险,但是也不能监管太严导致开放程度很低。最关键的是要保证金融监管与金融开放并行,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文献:
[1]张璇.金融对外开放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21).
[2]邓富蓉.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8).
[3]崔鸿雁.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理念演进路径考察及展望[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5(14).
作者:印舒文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纯母语研究员提供语言服务
多数据库查论文重复率,附降重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审稿,附修改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根据您的预期推荐期刊
联合国外同领域研究员,确保专业的指导
签订服务合同,您的信息与权益安全有保障
高效、严谨的学术服务,确保服务有品质
协助服务并非替代式服务,不破坏学术诚信
提供全地域、全学科的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