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和影响因素

时间:2020-04-26浏览:325

  目前文化消费作为国家的新经济增长点,社会不同人群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它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受到影响的群体,该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两种方式,发现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文化消费在总生活费中的占比上升,文化消费的内容主要为知识性消费,文化消费方式富有正能量等特点;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因素包括,大学生自身、媒体、产品本身和环境等。

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影响因素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消费越来越为社会所认同。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受到影响的群体,该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两种方式,探究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特点,总结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期望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问题产生一定的启示。

  1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该次问卷总共发放2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8份。被调查者中,包括了大一到大四共4个年级,调查对象来自杭州市高校,生源地包括农村、城市、乡镇三类,涵盖社科类、医学类、理工类、教育类等专业,覆盖面较为广泛,对男女生均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100人,女性128人。

  2调研内容、结果及分析

  2.1大学生文化消费占比和意愿的调查

  问卷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的学生占到了46.50%,生活费在1500~2000元的学生占到了41.20%,2000元以上的占到了10.30%,1000元以下的占到了2.00%。调查的大学生中,每月平均文化消费额200元以上的学生占28.26%,100~200元的占50.10%。当提出生活费增加的假设,对学生们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9.80%的学生倾向于增加文化消费。

  2.2文化消费的目的与选择

  从文化消费目的的角度调查发现,12.80%的大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和巩固专业知识,69.65%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发展自身爱好,12.55%是为了释放压力,而5.00%是为了打发时间。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总体方向都是积极的,是为了围绕自身发展得更全面和更完善而进行文化消费的。

  2.3文化消费的内容、方式及渠道

  大学生在文化消费内容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消费除了吃穿住行外,选择艺术类(娱乐)文化消费的人数多于知识性消费(学习消费),休闲类(旅游)则排在最后。被调查的228名大学生中有98人的主要消费包含知识性消费(学习),而112人的主要消费包含娱乐消费,18人主要消费包含旅游消费。可见大学生对于艺术类消费(娱乐消费)的兴趣相对浓厚些。228名被调查者中,就个人提升类的文化消费而言,选择书籍进行文化消费的有127人,选择杂志、报纸的有53人,而参与讲座/艺术培训/展览进行消费的有48人。这些数据显示出大学生对不同文化消费形式有着自己的取舍和偏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版权保护的盛行,影视、音乐资源付费欣赏已是常见现象。对于如何获取影视资源这一现状,28.80%的大学生选择支持正版、全额付,而选择一些渠道低价购买和通过网盘等免费获取的分别占6.52%和21.27%,另外占比43.41%的学生则是视情况而定。全额支持正版的人数占比多于低价、免费获取人数之和的占比,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版权意识。这种尊重智力成果的意识对文化消费的创新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样,随着花呗、网贷等超前支付手段的兴起,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方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49.00%的人文化消费中出现了超前消费现象,14.22%的被调查者经常提前消费,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反思。对于文化消费的信息源(多选题)这一问题,在228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15人选择了媒体推送,110人选择了朋友推荐,58人选择了淘宝热搜,另有25人选择了其他方式。

  2.4文化消费的倾向

  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倾向上看,就阅读类文化消费的调查中,31.52%的大学生看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居多,而看漫画和文学名著居多的人数占比非常接近,分别为9.78%和10.87%,其他类型的杂书则占比47.83%。看杂书、漫画居多的人数相加占比超过55.00%这一情况,也显示出大学生视野的开阔度,有助于直接或间接推动文化消费的发展。就公益类文化消费场所图书馆的利用情况而言,60.52%的学生至少每周去一次,至少每月去一次的学生达到78.26%,但余下21.74%学生却几乎不去。可见多数学生对于图书馆这一文化消费资源能够较好利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就旅游消费的地域倾向来看,90.22%的大学生倾向于国内游,仅有9.78%的大学生倾向于国外游。虽然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选择有所影响,但这一数据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能较充分地满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文化消费的中西方倾向中,62.00%的大学生消费中国风较多。20.00%的大学生消费日韩风较多,有17.00%的大学生消费欧美风较多,中国风仍然是主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日韩、欧美等他国文化辐射下,中国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有力影响和拉动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在对较为高档、专业的文化消费意愿做调查中。有39.08%大学生在填写问卷时表示出于个人爱好,愿意购买专业化的设备,如单反相机。对于城市书房(环境优雅,可读书可买书,提供小食),超过68.01%的大学生了解城市书房并有一定的消费意向,其中19.28%的大学生经常去此类场所且认为消费适中。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消费品位,有追求精致化的倾向。

  3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3.1大学生自身

  根据问卷研究结果,探索原因的访谈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频率受性格影响。比如,较活泼好动的男女生,文化消费行为就会更频繁。很多时候大学生文艺消费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是消遣,有拓宽知识面的想法,但很少深究其功利价值,比如,与就业的联系。比如,买书更多时候并非是专业用书,买手账也是享受自由记录、绘制的过程。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

  3.2媒体

  (1)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流量媒体影响。对大学生的访谈发现,当今时代,刷抖音、微博已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常态。可以说,抖音等流量媒体很好地推动了文化消费的勃兴。热门公众号也依靠精美图文和海量粉丝推动营销。各大流量媒体对于影视、名人明星的宣传,也很好地拉动了明星周边和影视产业等文化消费项目;以上媒体都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2)淘宝热搜及推荐。淘宝等购物网站的热搜功能最初显示的是互联网热门资讯,一旦点击,就会自动跳转到与资讯相关的网店,且这些热搜都根据用户在淘宝上的搜索记录排序。这种做法很好迎合了大学生网购频繁、刷手机时间多、关注资讯的习惯,较容易引起关注和激发进一步的文化消费欲求。另外,淘宝等购物网站的推荐功能、精美的图文宣传及各种评价也为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3产品本身

  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相较于看电影/电视或者上网等方式,公众号优惠影院、校园免费观影、手机会员观影等这些即时性、随机性、便利性等方式,都成为大学生观影文化消费的偏好选择方式;相较于参与艺术培训、讲座,阅读书籍、杂志/报纸等文化消费方式与学业相关的,且容易通过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知网(学校购买版权)、网购等途径低价(免费)获取,很受大学生欢迎。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泛强调并接轨数字化方式,因为其具有极大的便利性。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时间、价格等的影响,表现为总体上还是较为理性的。大学生的娱乐消费也易受到新型娱乐方式如密室逃生、淘宝造物节等这些新奇且有创意等文化产品的吸引。

  3.4环境

  (1)同学和朋友影响。朋友推荐是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最大信息来源。进一步的访谈也发现,无论是同学相约报名健身、加入社团,还是互相推荐动漫、书籍,再到组织cosplay人物等,种种文化消费行为都表明———在与父母、家乡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同学朋友成了文化消费的极大推动力,彼此间也构成了文化消费的小圈子。(2)学校文化设施(周边)及氛围影响。91.3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环境对其文化消费有影响,其中16.3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环境非常影响文化消费氛围。访谈中发现,大学生们对不同地域校园文化设施及氛围的差异有一定了解。大多数学生们对于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外场活动、文体赛事、校园免费观影等文化氛围和图书馆、各类球馆、各类剧场等文化设施基本满意。对于到达电影院、博物馆、体育馆(演唱会用)等校外文化设施的交通也较为满意。这些条件和氛围,均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3)家庭因素。在家庭环境是否会影响文化消费情况这一问题中,88.0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家庭环境有影响,但认为家庭环境影响很大的大学生占比为18.48%。后期访谈发现,家庭成员的共同爱好易成为孩子大学时文化消费的方向。如家庭观影习惯,可能会使孩子对于一些明星加以关注,从而引发相关的文化消费。如家庭出游习惯,有利于促成孩子外向天性和增加对旅游文化消费的热情。如家庭观赏戏剧、模仿演唱的传统,也能持续推动该类文化消费。但大学生和家长之间也会出现文化消费观念分歧。如孩子只想借助看动漫来消遣和娱乐,而父母有时并不完全认同孩子的看法,而是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希望孩子借此学习新的语言,比如日语等。

  参考文献

  [1]邹波,刘建华.高校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及理论思考———以云南省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124-126.

  [2]李静.佛山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9):55-56.

  作者:陶蕾敏 周厚余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推荐阅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商业银行及小微企业融资改进策略 下一篇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服务内容

如果您有自己的问题
点击这里 直接找学术顾问沟通

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