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阁 职称论文发表攻略在线咨询 快捷导航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期刊目录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农业论文 政法论文 文学论文 建筑论文 电子论文 医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分类:教育论文2019-06-28浏览量:208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学的重要性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心理学分属的积极心理学,它和消极心理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能够让人们在心理学的引导下深入研究健康、关爱、勇气。因此,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传统心理学教育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变革。

  一、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以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为基本内容,并完善了以往心理学教育内容中的不足之处,与消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人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还能够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行为作风和思想品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以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从目前开展效果来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和认可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于挑战。最后,积极心理学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人性化教育课程来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点,从而取长补短,以积极的心理向他人学习并帮助他人,以实现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育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将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轻视学生是否能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这对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过于注重学生是否出现心理障碍,对于具体教学目标并没有明确规划,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向思维。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落后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于依赖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注重于学生心理是否出现问题,从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1]。而面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并没有采取循环渐进的方法来解决,而是直接使用传统方法来教育学生,从而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心理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出现防御行为,这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不利。

  (三)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以解决大学生学习压力和拓展大学生视野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高校过于强调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轻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动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丧失了其基本功能。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注重改善学生负面心理状态,通过教育学生来预防消极心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够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改善方法,还可以预防学生产生心理疾病[2]。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人员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可以将一些正能量的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此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作风,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改进效率。

  (二)提升教育效果,体验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在体验过程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效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体验,从而使学生缺乏对心理教育的认知,很少参与心理教育活动,进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进展。因此,高校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体验,教师应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由此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自身心理问题产生一定的认知。例如,教师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向学生提问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深入分析,搜集相关资料,以此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并知晓消极心理带来的危害,在日后生活和学习中有效规避消极心理。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带着疑问去研究心理健康,并掌握一些有关心理问题的解决技巧。

  (三)优化教学手段,开展教育课程

  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来看,教师过于注重改善学生的消极心理和提升消极心理预防能力,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数以预防消极心理为教学内容。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资源短缺,以让学生认知消极心理为主要教学内容,并附带一些预防能力和应对措施。但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较为片面,殊不知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应在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增设积极心理学。高校可在教材内容中增加积极心理学,并提高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和教师心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思想,例如,如何改善负面心理状态?如何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能令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拓宽教育视野,营造校园氛围

  积极心理学不仅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视野,更指出心理教育需以培养学生内心力量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为纽带。传统心理教育过于轻视校园氛围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不仅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效率,还能让学生积极接受心理教育带来的益处。因此,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园氛围来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3]。首先,高校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此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其次,高校可定期对学生培训一些社会知识,让学生对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认知,还可组织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去了解社会,使其在了解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五)缓和师生关系,促进教育发展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以灌输式教学为学生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内心发展,教师在教育环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常以斥责性语言来教育学生,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极为僵硬,学生无法向教师诉说心理问题,教师更无法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因此,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缓和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以学生自身需求为教育内容,将改善、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作为教育目标,贯彻落实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其次,教师需端正自身位置,将学生当作朋友,以此融入学生群体,顺利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综上所述,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积极改善目前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因此,高校应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弥补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为大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卿再花.基于积极心理学引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5):137-138.

  [2]李向阳,杨伊生.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抑郁状态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21-127.

  [3]冼美谊.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索和实践:以肇庆学院书院制建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16-217.

  作者:李荣斌 单位:常州工学院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