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动物医学;美育;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执行的是典型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即使是在近年修订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专业标准讨论稿中,对于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也基本未提及美育,只有在“知识要求”条目下提到“人文社会科学及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在理论课程中略提出要安排艺术类通识课程,这些要求在各高校落实的过程中,基本成为被忽略的部分。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振兴,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无论是从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的国家标准,还是从具有现实需要的行业发展需求,抑或是从企业对接校园、岗位对接人才的双向选择看,加强美育是高校贯彻人才全面发展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回避且必须加强的重要部分。
一、美育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新时代公民的基本修养
审美素质关涉人的精神需求,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理性认知自然和社会生活,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有助于净化思想、美化心灵、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建构积极、平和、开放的内心家园,成为具有崇高精神境界和健全人格品质的社会主体,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定向和定位的作用。[1]蔡元培先生曾主张美育在教育中要占25%的比重,梁启超先生也强调,趣味是人生之根底,离开了趣味就没有了意义,审美是趣味的重要源泉。伴随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公民更需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积极有质量的生活趣味,从而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创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2.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审美素质关系着职业人生与行业发展。动物医学(兽医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服务性、创新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训练,以成长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兽医为目标。[2]开展美育能够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个人发展的更大动力和行业发展的创新实力。美育就是用审美去造就丰富的人,确切地说就是使人通过审美的洗礼培育丰富完整的心灵,[3]以无功利的方式帮助人释放和净化内心强烈情绪,促进学生珍惜和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在长期专业化、标准化、单调化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美感和价值,保持清醒头脑和积极心态,正确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提高职业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促进动物医学诊疗技术创新,不断为行业企业产出具有市场意识和服务价值的不可替代的产品。
3.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当前,党和国家逐渐加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在2014年1月制定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美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提高全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后现代社会进程中,大学生对个人成长与价值实现的期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知识技能赢得相应的报酬薪金,他们需要更高的理想引领、更大的远方使命,在增强时代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的同时,通过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和目标。
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美育的缺失分析
1.从课程设置上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院校都开设有动物医学或兽医专业,学制四至五年。课程按照教育部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颁布的《动物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稿)》(下简称《国家标准》)要求设置通识类、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环节。按照《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动物医学通识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提升人文素质修养与社会公共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实际上,这类课程一般只有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和外语。艺术与文学教育基本消失在通识类课程中,更缺少对美育教育进行评估的有效体系和评价标准。而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等,以培养学生掌握与兽医学发展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拓宽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为目标。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目的,较少关注美育的融入或体现,造成了美育在专业教育环节严重缺失。
2.从专业实习实践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类实验、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在各门课程实验或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有些课程需要融入美育,如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等课程实验中,学生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实验对象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应提出“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追求艺术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但实际上,对如何保证“三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将美育教育融于专业实践中,教师从效果角度进行评定的并不多,对学生进行的相关培训和指导较少。而在专业实训、科研训练、认知实习、临床实习,乃至毕业实习等诸多必要的实践环节,教师大多把着力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上,少有专业教师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和审美境界的提升。
3.从校园文化环境分析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所处的美育环境。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和消费文化的消极影响,大学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被人们忽视,校园文化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比如过度注重排场造成文化活动物质投入浪费、各种社会赞助涌入校园造成文化活动内涵被冲淡、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停留在走过场层面等,这些现象破坏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其美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大学生难以将美的体验、鉴赏和创造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联系并贯通。而且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在高校和二级学院,常常由于理学、农学等专业背景所限,缺乏创建美育环境的人文基础,开展美育活动的自觉性不强、艺术创造水平不高。
4.从学缘特点与历史积淀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是一门应用价值突出的学科。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更加关心的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美育这类难以“立竿见影”的教育活动缺乏重视,对学校开设的人文教育、艺术类活动较少参与。受历史惯性的影响,农科或理工科大学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局限于培养相关创新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思维定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缺乏重视和实践,美育设施和相关投入甚少,进而导致美育的历史积淀十分薄弱,影响着美育教育持续深入开展。
三、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美育教育的途径
1.美育教育理念时代化
人类美育历史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不自觉的美育活动、自觉的美育活动、美育学科的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美育四个阶段。[4]在不同的时代,美育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而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肇始于近现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彰显了美育在学生教育及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下的大学教育正面临着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刻转变,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大学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5]培育大学生的美育素质要与新时代的发展主题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与大学文化体系建设相结合,以美育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美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使美育功能真正得到发挥。
2.通识教育模式个性化
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内心和谐的大学生,要推进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美育课程改革,使通识教育模式个性化。要建立具有稳定性的美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估体系,在美育教育课程中,要积极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图片、相片、视频等,创设直观学习环境,激发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对美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成果考评中,除运用常规手段外,对大学生审美素质的评价还可采用审美理论讨论、艺术作品创作、现场表演、经典艺术作品欣赏交流等多元化方式,作为评价的重要补充。
3.教师队伍美育普及化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教师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进而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要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美育水平,必须要推进教师队伍美育的普及化。一方面,要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教师多为理工科出身,且在大学生专业学习中影响深远,更要努力学习美育知识,提高自身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彻美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的美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人文类、艺术类教师队伍,加强美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拓展美育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以美育人,寓美于教。
4.课堂内外美育同步化
提高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美育素质要注重课堂内外美育的同步化。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美育素质、完善美育教学设施、完善美育课程设置等措施,为实施全面有效的美育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还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善于引用专业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对美育的兴趣。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的美育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各种文艺演出;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场所和展出;引导学生自主建设和管理文学社、合唱团、礼仪社、书画社、舞蹈团等各种文艺社团,定期组织文艺演出、交流会、讲座等,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鼓励学生进行文艺创作、参加文艺活动和竞赛,发挥文艺特长,不断提高审美素质。
5.日常生活审美趣味化
日常生活审美趣味化是培育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另一重要途径。“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6]古人常常以诗言志,托物寄情,表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洒脱的情怀,实现生活的审美升华。要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形式、路径,如公寓文化和教学楼文化建设,公告栏和宣传栏设计等,都可做出美感,把常规化、模式化的工作做出风格,让有意义的工作有意思、有意味,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在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培养积极的态度、善感的心灵和睿智的眼光,在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中完成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
6.美育成果展示典型化
对于美育成果保护和展示是对美育教育的肯定,也是促进美育成果再生产的有效途径,能够收获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学生创作的歌曲、散文等;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在校园网站设立专栏展示;设置展览室专门展览大学生优秀的美育成果,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在高校艺术气息较为薄弱的现状,可以探索建立美育活动室,成立审美教育教研室,使从事美育工作教师工作被重视,成绩被认可,发展有空间。同时,要注重培育一批审美素质较强的大学生典型人物,打造鲜活的成才案例,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形成辐射效应,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无论对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完善,还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与强化,都需要认真研究美育实施的路径、方法和举措,切实为培养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具有时代特征和人文情怀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艳秋.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省思[J].教育探索,2013,(8):36-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89-293.
[3]蔡正非.美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曾繁仁.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审美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宋红霞.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美育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62.
[6]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杨艳秋 张旭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纯母语研究员提供语言服务
多数据库查论文重复率,附降重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审稿,附修改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根据您的预期推荐期刊
联合国外同领域研究员,确保专业的指导
签订服务合同,您的信息与权益安全有保障
高效、严谨的学术服务,确保服务有品质
协助服务并非替代式服务,不破坏学术诚信
提供全地域、全学科的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