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改革

时间:2018-08-11浏览:280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改革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一些知识的融合等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论文供相关人士参考。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改革

  【关键词】多融合模式;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自主学习

  1引言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低频电子线路课程基础实验的延续和提高,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中不同项目的开展,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重点和难点,还可以锻炼学生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入体会电路的设计思想和掌握相关软件平台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如何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才能体现每个学生的独立个性主体,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程现状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与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等独立设课,学生在进行课程的学习与设计时,知识应用具有局限性,束缚了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授课模式单一,只局限于实验室单一的场所完成,而且同一时间内老师一对多的进行指导,工作任务集中时间内繁重,不能有效利用更多的时间,亦无法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路与设计原理,无法掌控全局。题目由老师指定,难易程度不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平等全面。学生知识的应用片面,不能使学生从兴趣出发去激励更高的学习热情。

  3改革与创新

  针对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各方面进行适当改革,实现多融合模式的教学与实践。

  3.1知识的融合

  多门课程相融合,实现全方面的实践训练。以创新性实验项目“简易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为例,把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与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所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完成设置的每一步任务。首先运用模拟电路或者数字电路产生一个方波;方波一方面输入到LM324运放中,LM324用作积分器产生锯齿波输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扫描电压;方波另一方面作为时钟信号输入16进制计数器74LS161,74LS161的三位输出作为地址输入给CD4051;CD4051在本实验中为数据选择器,对其获得的地址进行选择性的输出,以获得阶梯波;然后把阶梯波作为基极输入输入到三极管的基极;最后采用示波器的X-Y模式对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完成基础部分后,进一步扩展还可以再应用到单片机等知识,将示波器部分用LED显示屏展示出来。通过创新实验项目的设计,实现课程中对知识的融合,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将多门课程的内容进行联合应用,更加适应全面发展,有利于后期的毕业设计及工作的能力培养。

  3.2教学方式的融合

  多媒体课件已经比较普遍的存在于日常教学中,但方式不够灵活,信息流通不够及时。网络教学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虚实结合,将要完成的项目以动画微课在线课堂等方式,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给定的学习目标有个更生动全面的认识。微信小组讨论,涉及面广,能够及时解决各种难题,互相之间尽早的发现问题,得以预防,并可从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观望中补充学到自己题目没有涉及的知识。将以往的教学中班级整体教学过渡为异步分布式教学,实现教学的差异化。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分而治之完成阶梯教学。同时,时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课前课中课后都可进行讨论,问题提出可以集中解答,学习中可以随时发问,解答者也可是学生,更加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翻转课堂的融入,课程设计第一节课课堂中由老师组织掌控,学生们进行讨论,将自己的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讲解,老师从中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并进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如何从问题的发现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张姗姗 信海辉 谭克俊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低压电器的施工技术 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