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8-07-16浏览:190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农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来做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论文供相关人士参考。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1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分析

  1.1能够优化经济结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现阶段来说,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对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农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发展,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会使得农业信息结构的优势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农业发展更加规范化,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1]。

  1.2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另外,还能加强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形成完善的农业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风险,实现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1.3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农业进入市场机制,可以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对农业经济调整,实现能农业的持续发展[2]。另外,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2我国农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中,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导致整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另外,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现阶段只存在于形式上,由于不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2.2市场化程度不够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依旧是由中央政府进行领导,并且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占据着主要位置,使得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受到市场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导致农村农业生产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

  2.3信息化体存在漏洞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虽然一直在推广农业信息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具备完善的法律保证,从而使得农业信息化工作进展较慢,并且,相关部门对于农业信息化认识较浅,在指导工作中存在一定漏洞,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农业信息化模式

  3.1经济功能型模式

  在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中,经济功能型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当地的相关资源以及市场环境为基础,加强对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服务力度,提高区域农业服务质量。一般来说,此种更加适合应用在一些中小城市,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能够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3.2精准农业型模式

  此种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也被称为精密农业,主要指的是在农业发展中,通过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促进区域内农业的持续发展。就现阶段来说,精准农业型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模式之一,主要是先进科技和农业生产的结合,能够实现少投资高回报的发展模式,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生态观光型模式

  生态观光型模式在应用中主要是以农业自身为基础,采取合理的手段,保证农业自身生态功能以及观光作用最大化,并且,在实际利用过程中,还会融合一些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生态观光型模式的作用是发挥区域内农业旅游观光作用以及生态优势,加强对一些新科技的利用,促进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生态模式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实现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4]。一般来说,此种模式在应用过程主要应用在一些转型过度阶段的地区,可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3.4综合示范性模式

  此种模式在利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当中。

  参考文献:

  [1]杨陆章.以生态教育促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3(15):188.

  [2]龚瑞祥.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2):88-89.

  [3]缑建芳.我国农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刊,2011,23(9):167-168+210.

  作者:王艺锋 王岩 刁贞君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肉牛养殖技术的要点 下一篇林业中级工程师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