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黄芪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黄芪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且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巴里坤;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干燥后可入药,嫩叶可做茶叶。巴里坤县海拔1664米,年均气温1℃,≥10℃年有效积温1800℃,无霜期108天,年均降雨量205毫米,通过近3年试验示范,发现巴里坤县气候适宜黄芪生长发育。一般每677米2产量150~250千克。
一、选地整地
黄芪喜凉爽、耐旱、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条件良好、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地块,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连作。耕深30~40厘米,播前结合整地每677米2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磷肥20~25千克,耙耱平整。
二、种子处理
黄芪种皮坚硬,播后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温水中,不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在种子中放入2倍沙子搓揉,擦伤种皮,促使种子迅速发芽。
三、播种方式
1.直播黄芪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巴里坤县春播在5月上旬,根据土壤墒情,开沟后人工条播,行距30厘米,深度3厘米,每677米2插种5~7千克,播后覆土稍加镇压,15天左右即可出苗。2.移栽一般在5月初,选苗长而粗、主根发达、侧根较少,头部无伤害、尾部无霉烂的幼苗移栽。地块耙耱平整后,按10厘米×30厘米株行距边开沟边移栽,沟深10~15厘米,将苗整齐放于沟内,开下个沟时顺势覆土,每677米2用苗1.5万株左右。
四、田间管理
1.定植直播苗高5~7厘米时间、定苗,株距10~15厘米,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阴,争肥夺水。移栽苗不需要间苗,若有缺苗,应补植,补苗需在阴天或晴天午后和傍晚进行。2.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草苗齐长。一般在杂草3~5叶期第1次除草,每677米2用10.8%盖草能乳油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防除1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中后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人工除草,一般除草2~3次。3.肥水管理本地采用滴灌浇水追肥方式,播种后遇干旱应立即滴水,以促进种子萌发。根据种植方式不同,肥水管理也有差异。直播种植一般全生育期共滴水4次,每677米2共滴水400米3。移栽种植全生育期共滴水5次,移栽后及时滴缓苗水,15~20天后结合滴水每677米2追施尿素15千克,结合第3水每677米2追施水溶性滴灌肥15千克。
五、病虫害防治
巴里坤县黄芪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一般以预防为主,苗期主要预防猝倒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预防,每隔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中后期病害主要为烂根,应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粉消毒病窝。虫害以蚜虫为主,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连喷2~3次。
六、收获
1.种子巴里坤县种植的黄芪,多为硬秆黄芪,栽植第2年,当黄芪开花结籽、果荚变黄、下垂籽粒变褐时即可采收,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采收后晒干脱粒,去杂备用。2.主根黄芪主根一般在栽后2~3年收获。巴里坤县在10月底,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挖的方式收获,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细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采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后,将根理顺捆把,晾晒或烘干即可。每677米2可收干货150~250千克。
作者:张艳红 单位: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