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基础护理中情景教学法的作用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基础护理技术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都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情境教学法;实训教学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1],也是护理岗位必备的技能课。该课程培养的目标是提高高职护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并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2]。情境模拟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教学中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使高职护生的沟通、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等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1月选择学院普通高考统一招生的2015级护理专科2个班共100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高职护生的性别、年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设计选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规划教材《基础护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古海荣、吴世芬主编[3]。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选取口腔护理技术、生命体征测量技术、鼻饲技术、静脉输液技术、灌肠技术、导尿技术、吸氧技术等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以静脉输液技术为例):①展示情景案例。患者,王某,70岁。因发热、咳嗽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10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40/90mmHg,医嘱:0.9%氯化钠溶液1000mL加青霉素800万U静脉输液[3]。②提出工作任务。任务一:如何评估患者情况?任务二:如何为患者实施静脉输液?任务三:如何正确调节滴速?任务四: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任务五:静脉输液应注意那些事项?③模拟演示。首先,介绍静脉输液技术的目的、评估内容、操作用物、操作步骤、操作要领、输液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和静脉输液注意事项。然后,创设模拟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教师演护士,学生演患者),模拟护理工作过程演示静脉输液技术,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做。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静脉输液的目的、评估内容、操作步骤、操作要领、输液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和静脉输液注意事项等。④回示。根据拓展案例,请2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与患者角色,回示静脉输液操作。回示后,请学生点评,教师给予纠正并归纳总结。⑤情景训练,实践体验。根据拓展案例,4人为小组,模拟医院护理工作过程,进行静脉输液技术练习,让高职护生身临其境,体验护士与患者角色,学会在不同情景下如何有效沟通、应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并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帮助解答,纠正问题,有效地提高高职护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1.2.2评价指标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分班进行。1.2.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教学效果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高职护生对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教学评价(见表)。
3讨论
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高职护生的护理职业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忽视了高职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景中,通过仿真的实践平台,让高职护生身临其境[4],从角色互换中体现患者心理感受,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明确护理职业能力要求,学会用评判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体会医院的护理工作过程,把学习过程变成护理工作过程,使实践教学与临床工作“零距离”,从而培养高职护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护理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步入临床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从上表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职业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作者:谢丽燕 李艳玲 单位: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