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旅游属于全新的农业发展类型,通过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等,将农村风俗文化以及其他产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包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在内的旅游产品。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农业生态旅游;创新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路径,旅游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利用旅游业来发展农村经济,不仅节能环保,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收益,实现多产业之间的共同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突出当地的山水特色,也在振兴本地旅游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农业生态旅游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水平。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将促进农业发展与现代化生态发展理念相融合,构建科学的农业发展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使区域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减少资源浪费,避免旅游产业对环境造成负担,健全整个农业产业经济体系,从而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当前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困境第一,认识存在缺失。随着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选择到乡村旅游、放松,因为在城市中,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但是,在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认识上存在缺失,尽管他们意识到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提高自身收入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他们还是走以往的粗放式发展道路,缺乏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整体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层次不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正规的问题,对于整个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这是制约当前农业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诱因。第二,群众配合度有待提升。为了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发挥群众力量,邀请广大农民积极配合,为农业生态旅游带来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农民是农业活动的经营者,也是农村文化的传承者,农民的综合素质对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影响。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农民参与农业生态旅游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收益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不少农民更愿意自主经营旅馆或者农家乐。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还应该进行积极探索,相关工作还需做到位,整体配合度还需大力提升。第三,未彰显农村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城市旅游具有显著差异,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纵观当前农业旅游发展情况,部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过于侧重商业化,让原有的农村风貌遭到破坏,农村乡土气息慢慢消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综合竞争力。还有的地区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上,将乡村具有代表性的古城街区、民居推倒重建,完全颠覆了农村原有的风土人情,并不符合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第一,提高认识,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要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和创新价值。在具体发展策略上,要遵循新时代要求,落实“三农”理念,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将其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将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借助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集文明、文化、自然景观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旅游产品。为了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应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呈现出农村独特的本土文化资源,避免照搬城市旅游模式,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当地文化的保护,要保留好农村的各类文化产物和民居遗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将农民放在首要位置,避免将农民排除在外,那样就违背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初衷。第二,改善设施,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上,既要守好红线,也要建设具有温度的农村。新时代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农业资源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还可以从生态角度开发全新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这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源,游客进入农村之后,能够感受当地特有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体会农村的慢生活节奏,乡村是游客舒缓压力的好去处。但是,就当前来看,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还存在种种不足。因此,要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通信设施、路标牌、排水系统、交通休闲娱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并为之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持,包括卫生、医疗、治安、教育等,充分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同时,创新营销方式,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在整个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抢占市场先机,由专业人员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有序发展。第三,适度开发,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生态环境是决定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根基所在,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让游客感到愉悦、舒适,并吸引更多游客。因此,在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上,必须要树立全局意识,不能为了盲目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对此,相关部门要主动与农民协商、协调,在保留乡村特色基础上进行发展,针对环保以及游客人身安全等,都要制定完善的评估标准,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农村情况来开发资源,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旅游质量、游客数量、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构建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要考虑到开发商、农民和管理者的利益,进行有效评价,避免出现生态失衡的问题。另外,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整体素质,通过多管齐下的渠道,在保证农村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第四,突出特色,挖掘农村旅游文化。
特色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石,如果各个农村在发展生态旅游时都千篇一律,那么自然无法形成差异,无法对游客产生足够的吸引力。针对不同地域的农村,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突出当地农村特有的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如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等,使之成为当地旅游的特有标志,吸引游客。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要仔细、全面地进行挖掘,找出当地农村特有的文化元素,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扩大生态文化资源规模,提高区域文化景点的附加值,打造精品农业生态旅游线路,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同时结合各类项目打造旅游节日、旅游展会等,不断扩大农业旅游的综合影响力。综上所述,农业生态旅游属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目前已经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各地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改善工作方法,发挥农业生态旅游在发扬乡村特色文化上的重要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消除影响农业生态旅游的各类风险因素,以促进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萌,王怡.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战略[J].江苏农业科学,2020(2):19-25.
[2]姚国鹏.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科技创新发展分析与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9(17):5-7,21.
[3]孙希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9(2):82-88.
[4]周贵平.江苏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4):226-231.
作者:李娜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