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专业的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该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2014级(四年级)学生,共84人,其中男27人、女57人。每章按照讲授、内化吸收、讨论3个环节安排教学,匿名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对对分课堂各项教学指标的基本认同率为80.7%(67/83)~97.6%(81/83),基本达成率为75.9%(63/83)~94.0%(78/83)。学生课后学习花费时间3.75(2.50~5.00)h。学生认为该门课学习负担比较合适占77.1%(64/83);认为该门课学习比较有趣占79.5%(66/83);认为学习效果比较满意占73.5%(61/83);与传统课堂比较,认为对分课堂比较好,占79.5%(66/83)。结论对分课堂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对分课堂;卫生学;儿童少年;教学方法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被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3个环节,即简称为PAD课堂,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师生角色转变,增加学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提高过程考核多元化和质量,提升学习效果[1]。近年来,各高校在医学类专业公共基础课[2-4]、学科基础课[5-6]、专业课[7-10]开展了对分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将对分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意义。故本文旨在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实践中并评价其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本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2014级(四年级)学生,共84人,其中男27人、女57人。按如下步骤分组:(1)按学生平均学分绩点从高到低排序,分成优、良、中、差4个区组;(2)在每个区组中按性别分成男、女2个小组;(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21个小组中,由于男生比女生少,男生不足的,用女生补齐。这样可以确保每个组都有优、良、中、差的学生,每个组都尽量有男生和女生。1.2方法1.2.1对分课堂的实施根据教学计划,儿童少年卫生学理论课每周2学时,根据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1]开展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并据此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在对分易教学平台上建立教学班级,邀请学生加入该班级。(2)课堂讲授:首先简要讲解本章的内容框架,然后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文献讲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每次课约1学时。(3)课后学习:学生在课后复习、总结该章内容,写读书笔记和“亮考帮”,拍照并按时提交至对分易上作为基本作业;教师及时评阅作业,重点关注“亮考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课堂讨论:讨论包括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4个环节,重点围绕“亮考帮”展开。(5)成绩考核:实验成绩,满分15分;在线练习(不定期),满分10分;作业成绩,分基本作业(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写学习笔记,包括“亮考帮”,满分15分)和提高作业(学生选做,独立完成,参与考试命题、读文献、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享选题思路等,应能体现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满分10分);期末考试成绩,满分50分(按教学大纲出题,重基础,卷面满分100分);考勤,满分0分,缺勤一次扣5分(第1次豁免)。1.2.2教学效果评价在对分易平台上匿名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分课堂各项目标包括:(1)教科书。需要采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教科书。(2)教师讲授。通过教师讲授,帮助学生熟悉章节内容,克服重点、难点,为课后学习打下基础。(3)读书笔记。通过读书笔记作业,促进学生对章节内容的认真学习,为分组讨论做好准备。(4)亮考帮。通过亮考帮,使学生掌握章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自己感兴趣的、掌握的、没掌握的内容,达到对章节内容的全面理解。(5)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组间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化解疑难,达到对章节内容的深入理解。(6)优秀作业。通过有特色作业或优秀作业的分享,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7)平时学习。通过督促学生阅读教科书并完成读书笔记,把学习落实到平时,而不是积压到期末考试前。(8)自主学习。减少机械性背诵学习,并通过读书笔记这种宽松、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和安排,在基本总结到高度个性化发挥之间自由选择,从而掌控在本门课程上的学习负担的认同情况与达成情况、课后学习花费时间、学习负担及总体评价等。1.3统计学处理从对分易平台中导出调查数据,用Excel2016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
2结果
2.1学生对对分课堂各项目标的认同与达成情况学生对对分课堂各项指标的基本认同率为80.7%(67/83)~97.6%(81/83),基本达成率为75.9%(63/83)~94.0%(78/83),见表1。2.2学生课后学习花费时间、学习负担及总体评价学生每周阅读教科书章节内容花费时间[M(P25~P75)]为1.25(1.00~2.00)h,学习PPT课件1.00(0.59~1.00)h,写读书笔记作业2.00(1.00~2.00)h,共计3.75(2.50~5.00)h。学生认为本门课学习负担合适的占77.1%(64/83);认为本门课学习比较有趣占79.5%(66/83);认为学习效果比较满意占73.5%(61/83);与传统课堂比较,认为对分课堂比较好占79.5%(66/83)。
3讨论
大部分学生认同对分课堂教学目标,并有较好的基本达成率,增加了课后学习时间,学习负担比较合适,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认可。学生在调查中认为对分课堂能督促自己学习,减轻期末复习负担;课后认真研读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有利于对该学科的总体理解和学习;课后回顾,总结章节内容,消化知识重点,反思自己懂的与还未弄懂的,并通过亮考帮解决;讨论、交流更多了,想法更多,拓展了思维;更加有规律地自主学习。因此,对分课堂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对“亮考帮”和课堂讨论环节等教学目标认同率和达成率较低,部分学生对学习效果不满意,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好。可能有两点主要原因:(1)学生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一般平时只听课,课后复习很少,故平时学习很轻松;而对分课堂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写读书笔记,必须按时提交作业,每周要花几小时学习时间;(2)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弄懂就可以了,很多知识点只需要熟记,常常是机械记忆就可以应付考试;而对分课堂中“亮考帮”和课堂讨论环节需要学生自主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深度和挑战度。所以,有一些学生还不适应对分课堂[11]。因此,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1)要在开课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讲解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对分课堂,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内动力;(2)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如微课[12],供学生课后复习用;(3)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改变期末突击复习的习惯;(4)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意见或建议[13],及时做出调整,解决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董平,郭晓舟.对分课堂学习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120-123.
[3]赵琳琳,章国英.“对分课堂”在医学英语摘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5):501-505.
[4]张艳,刘尚清.对分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140-142.
[5]秦丹,闫鹏,邢娟,等.医用物理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5):459-462.
[6]王含彦,陈卫,陈蓉,等.“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33(1):113-114.
[7]李霞,向伟华,方针,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2(3):107-108.
[8]陈瑜,董宁,查丽俊,等.对分课堂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9):670-673.
[9]蔡容,王含彦,陈蓉,等.基于对分课堂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52-53.
[10]王含彦,陈卫,陈蓉,等.“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1):113-114.
[11]丁学娜.大学课程教学中对分课堂的学生适应性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8,6(5):106-117.
[12]陈曹逸,杨玲,左伋.结合微课的对分课堂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8,47(9):1295-1296.
[13]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38(5):653-658.
作者:周政华 刘宇丹 刘振中 高晓凤 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