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电网智能水平的提升及系统保护等新业务的不断应用,东北骨干通信网与电网生产关系越来越紧密,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这也对通信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过,目前东北地区智能电网的发展尚处于“进行时”,仍面临多种挑战。除了技术挑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也是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东北骨干通信网的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文章研究适用于东北骨干通信网运行和属地化运维的通信网管理模式,探索新技术在骨干通信网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加强对通信网的规划与建设,实现对通信资源科学合理的调配,增强骨干通信网支撑保障能力。
关键词:骨干通信网;属地化运维;通信网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力系统日益呈现出“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化属性,建设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智慧能源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智能电网的发展尚处于“进行时”,仍面临多种挑战。除了技术挑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也是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难题。需要研究一些新的或者是改造现有的传统电力设备,去适应智能电网的需求。这些设备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安全性问题。同样,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中,目前在主电网层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不清晰的“黑箱子”问题。本文结合东北骨干通信网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了当前东北地区电力行业在电网、通信网的管理和融合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整体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针对当前东北地区骨干通信网支撑不足的情况,论证了本文研究工作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1东北骨干通信网管理现状
目前国家电网东北分部的骨干通信网部署在整个东北地区,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蒙东)。根据资产归属,二级网络归属东北分中心,三级网络归属省一级公司,四级网络归属各个地市。在管理与运维权限方面,目前不同省市采取不同的方式,属地化运维工作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通信网络部分,东北骨干传输网包含中兴、华为、ECI、NEC四套光传输系统。这四套传输系统覆盖东北地区各级重要变电站及电厂,主要为生产调度工作提供通信保障。在保护安控业务方面,东北分部本年度(截止2018年底)保护、安控业务通道变增共计653条,其中新增业务通道454条,含继电保护通道200条,安控通道254条;调整业务通道147条,退运业务通道52条。其中重点为新建改建工程顺利实施和新建站点的按时投运,东北骨干通信网共增加140条继电保护通道,252条安控通道,并适时退运了原线路8条继电保护通道。在电力调度数据网方面,2018年东北电力调度数据网按照业务的发展和需求,开通61条电力调度数据网通道,通过对原有节点传输容量的部署和调整改造,共调整59条电力调度数据网业务通道。通过对组网内业务系统的升级换代,退运原有电力调度数据网业务直连及汇接通道446条。如图1为调度数据网新一平面拓扑图。
2东北骨干通信网管理中的问题
2.1调研方法
设计《东北骨干通信网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调查问卷,针对东北地区的三省一区的电力系统和相关企业,就骨干通信网运维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的发放,并且根据问卷调研结果,采用标准的分析完成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如图2,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时,需要完成标题设计、前沿设计、主体设计和结束语设计几个部分。其中主体设计是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也是整个问卷设计工作中的主要难点。除了问卷调查,还安排相关人员,到部分企业进行实际的走访调研,采用座谈、会议的方式,就目前东北骨干通信网的管理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不同省市和地区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调研。与此同时,根据调研工作中的具体需求,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就具体的问题与相关企业人员进行沟通。电话访谈主要是对问卷调研和走访座谈的补充,针对具体的问题对具体的人员进行电话咨询。
2.2当前工作主要问题
(1)属地化运维界面不清。属地化运维界面不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级、三级、四级骨干网运维资产归属、运维责任不清。三级骨干网中该现象最为突出,检修公司与所属地市之间存在业务交叉,运维相关的资产归属与运维职责之间存在不一致问题,导致很多运维单位存在“不作为”现象,甚至出现“不干活,不犯错”的反常现象。四级网属地化运维的界面比较清晰,目前已经全部划分到具体的市县,由所属地区的电力单位负责运维。通信调度授权流程相对繁琐。目前的运维经费不足,某些单位没有专项运维经费,甚至部分地区通过其他财政经费补贴网络运维。(2)运维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东北骨干通信网是连接着多个地区网的高速网络,作用范围广泛,要确保骨干通信网的持续安全运行,属地化运维至关重要。对于电力、通信、设备等的维护工作需要配备专业的运维技术人员来完成。现如今属地化运维工作量较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运维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存在断档。运维单位在编技术人员数量定额不足,职务分配不均。区域劣势在人才竞争中面临困境。(3)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国家电网东北骨干网网络管理运维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跨部门、跨专业绩效考核缺少协同性;绩效考核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目前的指标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结果应用方面不够深入。(4)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大雪、大风、强降水等极端自然灾害,要能保证电力通信应急系统能够进行自我保护,但是由于系统通信网中的部分网络设备投入运行时间过长,导致电力系统通信网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SDH光传输硬件上的交叉板、光板、主控板和电源板等仪器的故障频发,将会威胁整个通信链路的稳定与安全。与老化设备类似,对于通信系统中引进的新设备,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但不同的是,新设备存在的问题是其被期望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与其实际作用差距较大。虽然国家电网东北分部的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外界对其干扰导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在工作人员进行光缆抢修的时候,也会受到申请停电的时间出现问题、天气出现暴风雨等这种外界不可预知的条件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维修时间就会变长,对通信的健康影响不容置疑,其他因素包括政府施工作业,可能会破坏原有管内的光缆,由于施工情况复杂,使得光缆发生问题的端点寻找工作十分麻烦,因此对于光缆的检修与排查极其重要。
2.3问题的原因剖析
(1)地域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存在地区差异,无法形成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的评价体系。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才流动较大,通信类人才的缺乏使得部分地区管理工作困难。(2)分部信息系统保障能力不足。(3)属地化运维界面划分没有考虑具体的地区特点。(4)没有专项的通信运维资金,不同地区的属地化工作面临财政困难。(5)实际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在人员定额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这一情况。(6)绩效考核没有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而是采用统一的标准。(7)通信调度保障能力不足。
3东北骨干通信网管理模式优化方案设计
3.1属地化运维管理的优化方案
第一、明确运维责任划分。为了进一步明确电网的运行维护职责,确保安全、技术管理的可控,制定运行维护管理责任。对于新建二级通信系统,要明确验收及建转运安全技术要求,完善系统的综合集中管理。第二、优化调整属地化运维结构。协调各级单位的属地化运维工作,责任明确,权责清晰。加强检修公司的人员配置,建立有效的工作监护制度。加强外委管理,提高运维效率,提高外委项目的执行力度。加强通信、信息调度的相互配合,真正对全网的通信及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调控。第三、梳理完善属地化运维检修流程。三省一区要强化二级通信系统的检修计划管理,审核把关月、周检修平衡会,强化与设备部、检修公司、电网调度的沟通。完善省检修公司填报会签环节,明确通信陪停检修、电网陪停检修的提报主体与发起流程。发挥各省信通公司的通信专业牵头作用和技术优势,对二级通信网的属地化运维进行技术指导和协助,重要、紧急检修要安排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属地单位进行检修。第四、完善制定年度大修技改项目申报执行。分部要全面梳理二级通信设备资产归属。各属地单位成立大修、技改工程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大修技改计划,上报汇总审核后列入年度计划。对运维对象的资产归属和运维职责要尽可能统一,在运维业务和费用上,特别是运维费,建议单独划出通信运维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东北分中心到各个省市单位,对于运维工作的绩效评价要统一,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运维工作进行评价。
3.2多指标运维管理评价体系设计
本文结合东北地区不同省市电力企业的特点,将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详细的指标内容进行权重比例分配,在最终的评价计算中,根据计算结果来客观反映一个企业的骨干通信网络的管理水平。(1)确定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为了确保构建的运维人员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最终达成组织目标,首先应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且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将之分解、细化并准确传达至变电运维人员的组织层面。本文根据SMART原则,最终提炼出18项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基本涵盖了东北骨干通信网络管理工作的各方面。(2)评价体系权重划分。通过SMART原则提炼出了18项关键评价指标分别由7个职能部室提出,接下来应当对各项指标做出具体的权重设置,一方面,由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赋予各职能部室相应的权重,其中运维检修部提出的指标占40%,其他各部室分别占10%,如表1所示。(3)积分制综合评价。所谓积分制综合评价是指在规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下,根据完成某项工作的安全风险、责任大小、技术要求、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等要素,合理确定该工作的定额工分值。班组员工根据所工作的内容以及扮演的角色不同,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工分。
3.3安全及应急管理的优化方案
东北分部保护承载网已列入近年项目建设计划,随着保护承载网的逐步建成,可同现有二级骨干通信网形成全面覆盖、资源共济、承载均衡的坚强网络态势,同时可兼顾省三级网络结构,合理优化跨网路由及业务方式分配,彻底改变了传统通信网络“尽力而为”的服务类型,真正实现了对多业务的承载,进而缓解业务重载传输段的压力。针对近期无法改造的风险光缆及设备,做好其上承载的保护安控业务应急方式安排,通过各级通信网互联互通、资源互济,提升业务迂回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双缆资源,线路保护业务优先安排于本线区段,尽可能减少各区段线路保护业务交叉承载。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利用现网通信资源,合理安排业务运行方式;通过分部保护承载网的建设,缓解业务的重载压力。
3.4应急处理改进方案
对于引起通信系统中断的检修工作,将重要业务通道提前组织迂回,并按照迂回、检修、恢复的步骤提报检修申请,确保方式变更闭环管理。对于通信系统不发生影响的检修,原则上不对业务通道进行迂回,但必须提报检修申请。东北三省一区范围内存在特殊极端天气的多发地区,为保障在特殊天气时期国家电网一二级骨干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以下应急方式安排策略:利用现网通信资源,合理安排应急倒换通道;做好应急备品备件管理,防患未然;同省公司做好应急方式安排联动机制。东北分部同各省公司做好应急方式的联动机制,从各级通信资源、备品备件、应急处置流程等方面做到共享互济、协同配合,保证所承载的重要电网生产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4结语
本文结合东北骨干通信网实际情况,并且根据问卷调研结果,采用标准的分析完成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对目前东北地区骨干通信网运维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总结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属地化运维、技术人员、绩效考核评估、新技术应用及自动化程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工作面临的挑战,并且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东北骨干通信网络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案,从属地化运维、通信调度、预测性维护以及新技术应用几个方面对东北骨干通信网的管理与运维提出整改意见。
参考文献:
[1]YujunHE,ZhangW,ChenR.Designof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BasedonTextInformationExtractionforPowerCommunicationNetworkService[J].2015.
[2]赏炜.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3]TangJ,PangJF,ZhangN.Researchon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ModeofPowerDataCommuni-cationNetwork[J].2017.
[4]钟睿.国网S省公司电力通信管理系统改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张亮,王建磊.浅析新形势下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方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3(23):95-97.
[6]王景川.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度数据网运维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7]赵雨露,杜立洋,范钢铭.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142.
[8]杨玲,王艺翔,何玮珊.新形势下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方式探讨[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8(06):63-64.
[9]孟晓峰.电力通信网运维元数据的建模及管理系统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吕磊,杨雪,谢俊虎.无线通信技术及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研究[C]//2016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2016.
作者:李泽宇 赵克明 王晓峰 宋阳 张之栋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