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而“互联网+”与政务的结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互联网+”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值得关注并进行研究。本文在客观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以期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早日实现电子政务模式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信息技术
随着网络的使用和发展,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就是典型的代表。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可以与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结合发展成新的行业。而“互联网+”与政务相结合,便成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互联网+”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也将带来巨大的挑战[1-2]。
1“互联网+”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创造的机遇
1.1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民数量逐年增加,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收集信息,既能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又能保证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尤其随着大数据的应用,线上收集信息还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1.2行政效率和社会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把事情办好,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和社会运转效率。比如两会中的“扫码提问”,实实在在提高了两会沟通效率和两会服务水平,展现出互联网在我国政务服务中的独特价值。
1.3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电子政务模式,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各类政务信息。这种方式更加公开透明,大大提高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公众建言献策、群策群力的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公众诉求,为行政决策提供更新、更开阔的思路,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互联网+”给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挑战
2.1思想上不够重视,公众参与度较低
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与认同,会直接影响电子政务建设。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了解过“互联网+”和电子政务,不重视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持续建设,甚至认为电子政务是一种面子工程,把政府网站做得精美漂亮就足够了。如果工作人员持有这种态度,就难以全身心投入具体工作中,使电子政务发展受到阻碍。另外,公众参与度比较低。由于缺少宣传,公众难以获取电子政务方面的基本信息和专业信息。虽然近几年公众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公众参与的进一步发展。
2.2互联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截至2019年5月7日,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数据值得欣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仍有许多偏远地区无法使用互联网。这些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即使建成了互联网设备,目前也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可以熟练操作。因此,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缺乏的影响,暂时很难实现利用“互联网+”充分为政务建设服务。
2.3互联互通程度不够,缺乏透明意识
“互联网+”有助于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融合互通,减少部门之间的交流时间。目前,部门与部门之间内容共享的程度较低,没有发挥出“互联网+”特有的优势,提高了办事复杂度和重复率,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许多政府信息看似已经上网,但是内容粗略,时间滞后;或者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或者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但是浏览过后却很难得到有用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于正常信息的有效获取,也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3“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3.1提高各方重视程度,增强参与意识
首先,电子政务建设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不是面子工程。各级政府以及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并且非常重视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政务的结合。至今,美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是世界上“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广泛,网站数量庞大,网站与网站之间的信息资源可以高度分享。如此一来,既有效提高了政务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民众的认同感。其次,公众积极有序参与是“互联网+”与电子政务结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方便公众参与作为重要目标,加大宣传力度,让电子政务的概念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电子政务的优越性和便捷性。
3.2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1)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措施。目前,电子政务建设重心下移,县、乡(镇)、村和社区都可能成为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我国应该加快推进部分地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减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2)要做好专业人才储备。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它采取建设“英国在线”战略,主旨是服务公众。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同时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多线协同发展,减少公众办事复杂的问题,听取公众的意见不断进行整改,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还建立了电子教育系统,为电子政府事业的发展提供后续发展人才。这种储备技术人才的模式,可以借鉴并应用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来。(3)要创新发展模式。比如,广东省佛山市提出电子政务4.0,建立了网上办事大厅,并根据服务对象进行了个性化设置,希望加深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损耗。
3.3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各级政府要持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比如,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此外,要实现政府办事程序和办理结果公开,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政务的平台。平台建设应整洁有序,公众可以自行查找和了解相关政务内容。比如,湖南长沙县通过县长信箱、投诉访谈和在线协商等方式,致力于建设更加透明公开的政府。
4结语
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它就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将“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现行的电子政务模式已经略显落后,迫切需要新型的运作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恰好为电子政务新模式的探索和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未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政务公开,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功能,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电子政务模式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武克俭.“互联网+政务”: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18(12):152.
[2]时静.“互联网+政务”视角下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4):161-162.
作者:郄鹏
推荐阅读:互联网+时代初中地理教学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