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过程

时间:2021-02-26浏览:241

  油气是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我国自1993年以来石油供需缺口迅速扩大、逐步递增。我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石油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过程

  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自有记录以来,全球探明的石油储量增幅大于所消耗的石油产量。由于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油气作为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的地位在未来可预见时间内将不会改变,仍将是国家和地区间政治和经济争夺的焦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理解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特点、知识体系的内涵及外延、主要研究方向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从事油气地质及勘查工作的专业思维模式,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1950年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的“石油地质勘查”专业;1970年学校迁至湖北,1972年学校定址荆州,改名为江汉石油地质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汉石油学院,成立勘探系,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1998年开始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招生。2003年四校合并组建长江大学,成立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得过省属高校全部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建设及专业建设成果:2003年成为湖北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点,2016年江汉油田实习基地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拥有“资源勘查工程”湖北省教学团队和《沉积岩石学》国家级教学团队,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和4项省级精品课程。[1]70年来,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大批默默奋斗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中的石油人。其中1956届校友王铁冠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届校友、中海油副总地质师邓运华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16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通过认证复评工作。在认证工作过程中,严格参照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家给出的意见,对认证工作认真思考,全面总结,认为实践课程、对标准的解读和校企合作是此次专业认证中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二、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占总学分比例要大于20%,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展开合作,开展必要的实训、实习,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共有37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3.6%。其中实验超过16学时的,列为独立实验课程,16学时以内的实验不单列。独立的专业类实验课程归并到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中。为满足本专业实践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学院和中国石化集团江汉油田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江汉油田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和江汉油田研究院实习基地;和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国土资源管理局合作建立了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石门寨镇中国北方地质实习基地;和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合作建立了湖北松滋刘家场野外实习基地。

  三、标准的解读与标准化的制定

  对标准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具体工作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例如认证标准1.3指出,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专业需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然而在教师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并未将该标准的实际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出勤率、课堂效果、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实践课转化理论知识的能力等。对此,要扎实做好平时专业核心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工作,并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认证标准3.10对沟通能力的要求是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该标准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而落实在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则要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四、校企合作指导专业建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近五年持续开展年终专业学术交流会,邀请社会、企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除了与本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学术报告交流活动之外,还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发展、学生培养、实习、就业及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近3年聘任兼职教师44名,其中来自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专家16名,来自生产一线兼职教师28名。在日常教学方面,聘任企业学者参与理论课教学、顶岗实习指导等;在油田实习方面,聘任企业专家现场指导工作和讲解安全规范。为提高长江大学资源勘查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石油行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学院邀请石油、地矿系统的企业专家,定期组织召开“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研讨会”,探讨石油行业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问题。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主要获取专家们从用人单位角度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通过会议、通信等形式,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提供咨询和决策。在校企合作中,也从油田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听取生产部门对学校学生培养的建议。通过对用人单位和企业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在技能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勘探、开发相关课程的拓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前沿知识的教学等。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专业教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增软件助推实验项目开发,助推“数字虚拟仿真实验室”,使地质类课程的教学实现从室外到室内、从地面到地下的有机结合。而且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满足不同阶段实践实训需求。新增通山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国家级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增强学生的实训过程,培育行业技术能力。

  五、结语

  在资源勘查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认识到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最终考核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不断改进,才能共同促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幼斌,林小云,王振奇,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9):74-76.

  作者:刘显凤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房屋建筑施工防渗漏施工技术 下一篇建筑工程安装造价控制策略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