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实践育人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将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在简要分析了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在未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当深刻认识到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实践育人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力推动教学思路的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上升到战略层面,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应用理论,既要让学生的理论素养得以提高,也要让学生在实践方面取得突破。实践育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由于工匠精神既涉及理论内容,也涉及实践内容,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点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实现形式。实践育人也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育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与实践育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改进。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深刻认识到将实践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如不注重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实践育人理念,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实际的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尽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仍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实践载体、实践模式也缺乏创新,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有的教师尽管开展了文化自信教育,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了引导,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仍然不够到位,甚至个别学生还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不良言论等等。有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的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与发展。
三、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径
(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
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效地推动实践育人,首先应当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以及“知行合一”的意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努力使其更具有科学化、系统化和拓展性。要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紧围绕“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的工匠精神来展开教学,不仅要对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要在融合创新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务实作风。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做好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着眼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目的与动机,将志愿服务作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并且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更加重视多元化方法体系的建设,推动互动教育、探究教育、拓展教育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应用。如通过拓展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强化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以及团队精神。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实践育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大力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且要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发挥高校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实践育人的有效落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将“现实化”与“虚拟化”进行有效结合,建立视频教学平台、远程指导平台、微课教育平台等,并且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把人才培养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积极探索建立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着眼于更好地落实实践育人理念,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有效结合,着眼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与能力。既要深刻认识到实践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重点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
作者:王威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