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时间:2021-02-02浏览:160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7个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试点省(区)之一。目前,内蒙古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已从2019年的320家发展到2020年底的416家。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关键词: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

  1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背景

  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始于安徽宿州,2011年安徽宿州成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产生首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5年,安徽省在总结宿州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在全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此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始在全国推广。2017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根据《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定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般由龙头企业牵头,以农业生产为主业,各参与主体通过平等协商,在农业供、产、销三个阶段或某一、二个阶段实行联合的经济组织,因此它是建立在各参与主体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经济共同体。参与农业联合体的成员,可以是农场、农户,也可以是非农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

  2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启动发展

  2018年国家《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初步确立了河北、内蒙古、安徽、河南、海南、宁夏、新疆等省(区)作为试点。其中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区,近年来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有效推动了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2018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705家,实现销售收入3321.2亿元,实现增加值931.6亿元,带动214万户农牧民加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全区形成了乳、肉、绒(毛、皮革)、粮油、马铃薯(果蔬)、饲草饲料、林下经济及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和牛奶、牛羊肉、羊绒、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沙产业、林下产品、中蒙制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具备了年加工1000万吨牛奶、300万吨肉类、2.2万吨羊绒、2400万吨粮油、360万吨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牛奶、羊绒、羊肉、牛肉、玉米、杂粮、马铃薯的加工能力处于全国前列。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600家,培育了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科尔沁牛业、蒙羊牧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品牌,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73件。区内加工的牛奶80%以上销往全国,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供应54%来自内蒙古。葵花籽(仁)、玉米深加工产品、羊绒制品、牛羊肉、杂粮杂豆以及番茄制品、红干椒、脱水蔬菜等农畜产品大量出口欧美、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工业重要支柱产业和支撑农牧业现代化、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民生产业,具有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础条件。2018年年初,内蒙古7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深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内蒙古农牧业厅产业化主管部门以集中办班培训和深入企业现场指导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培育,强化引导,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率先实现突破,成立了准格尔旗高原露林果产业化联合体和内蒙古农乡丰杂粮油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全区培育工作探索了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规模效益,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主要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以下三种典型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3.1特色种植+加工模式

  2018年7月在自治区率先成立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高原露林果产业联合体,是一家非法人的民间组织,由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联合准格尔旗的林果类加工和销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10家独立经营单位组建的联合体。2019年又吸纳10家单位加入联合体。联合体内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2家加工企业、1家原料基地公司、2家商贸公司、1家销售公司、13家专业合作社、2家农牧场。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配置,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以种植、加工为基础,产、供、销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心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9515万元,下设原料基地公司,销售777万元,带动农户98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企业年销售收入1733万元,带动农户416户;家庭农牧场年销售59万元,带动农户29户。2018年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销售收入11248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100%。联合体内农民平均年收入3650元,个别达到20000元以上。带动建档贫困户15家,年收入共10万元,平均每户年收入6700元。积极推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3.2龙头企业+种植+加工模式

  内蒙古农乡丰工贸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自治区率先成立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绿色有机小杂粮,年加工小杂粮近5000吨,实现利润500多万元。该联合体的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增收致富。其主要做法如下。统一生产。为实现绿色、有机种植,公司每年在种植前,统一组织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讲授绿色有机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累计培训19批,2000多人次,为科学生产绿色有机作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每年筹措150多万元为种植户半价调运优良种子、有机生态复合肥、微毒生物农药等。在追肥时,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场监督和指导,保证合理施用有机生态复合肥,使用生物农药防虫害,严禁使用化肥和剧毒性农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统一收购。只有产品始终保持绿色、有机的优势,才能使公司、农户双获利。为此公司每年与种植户、合作社签订种植保护价收购合同,合同面积约20000亩。因有机绿色杂粮产量低,所以每公斤订单收购价高于市场普通粮价1.6元,保护和调动了合同种植户的积极性。在种植和收购时对合同户产品进行编码挂牌,以便在加工、化验、包装中发现不合格产品能够精准退购,并和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的合同种植户永久解除合作关系,从根本上保证产品品质。发展线上线下销售。为拓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绿色种植的行列,公司开展微商直销模式,建立后台统一管理。平台建立以来,销售总额已占公司销售额的60%左右,带动公司总体销售增长近30%,节约运输成本100多万元。产品已销售到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目前,内蒙古农乡丰工贸有限公司订单合同带动1130户农民科学种植20000多亩绿色有机小杂粮,试点区农户年增收近万元,占试点区农民年可支配收入的60%左右。

  3.3养殖+加工模式

  “科尔沁区谷润肉牛产业化联合体”是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辽余粮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成员有2家龙头企业、3家养殖合作社、1家饲料加工合作社。联合体紧紧围绕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发展,产业分布范围辐射科尔沁区余粮堡镇、莫力庙苏木、哲南农场等地。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模式。化零为整,组织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核心龙头企业从事基础母畜繁育、育肥牛规模化养殖近20年,拥有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目前已经扶持成立了3家专业养殖合作社,1家专业从事秸秆饲料加工的合作社。合作社实现了价格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提高了当地肉牛的市场竞争力,年销售额达0.8亿元左右。提供技术指导,科学饲养。核心龙头企业为合作社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负责肉牛养殖新技术的研发、引进、试验及示范推广;对联合体内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并高于市场价收购。合作社负责为个体养殖场户提供生产服务,保证其规范执行操作规程,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此举降低了肉牛疫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当地肉牛产品的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养殖户收入。通辽谷润肉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肉牛屠宰加工、销售等业务,主营产品为冷冻牛肉。公司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把联合体内的育肥牛加工销售出去,产品利润提高了近1倍,带动了产业链上游的快速发展。下一步,龙头企业将带动联合体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龙头企业自2014年开始陆续从澳大利亚进口优质安格斯基础母牛进行自繁自育自养,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该品种相对于科尔沁黄牛具有繁殖率高、顺产率高、肉牛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初步测算,每头安格斯牛比科尔沁黄牛增加经济效益0.1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计划将安格斯牛的饲养规模发展到5万头,扩大辐射带动规模,增加农牧民养殖效益。窥一斑而知全豹,截至2020年12月,全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取得较大发展,总数已由2019年的320家增加到2020年的416家,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作者:王晴 郎强 菅瑞珍 卓娜 邱鑫泽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古城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主要做法 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实用性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