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学生情感交流在妇产科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0-12-15浏览:175

  对导师制-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索。方法:2014年7月-2018年3月在某医院理论学习及实习的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学生共计120人,将其分为A组及B组,A组实行导师制并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B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于理论授课阶段进行期中、期末2次理论考核。在实习妇产科后进行出科考核,包括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大病历书写3个方面。结果:A组学生实习过程中在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大病历书写及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中均较B组学生成绩优异(P<0.05),但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结论:导师制-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在理论教学阶段可能不能显现其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其对学生实践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明显,有助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学生情感交流在妇产科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导师制;医学专科教育;妇产科;师生关系

  医学专科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的现在及将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变教学的思路及模式,医学专科教育不再是培养理论研究的人才,也不是培养大城市医院科室主任,而是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用得上的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1]。因此医学专科教育需建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重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2]。而导师制及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实现当代医学专科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我们作为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接受医高专学生临床教学、见习及临床实习任务,妇产科将“导师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一模式在临床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14年7月-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理论授课及实习的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8±1.2)岁,均为专科生,无工作经验,通过双向选择,自愿原则将参加导师制带教的学生归为A组,参加传统带教学习的学生归为B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年度带教学生及分组情况见表1。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对所带教医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思想教育上全面予以指导,更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加强个人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举止,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导师应与自己负责的学生每周沟通一次,理论授课时每月对学生掌握妇产科理论知识的程度进行摸底测试,对学生的见习及实习报告每周进行批阅。②B组学生采用传统班级制教学方法,实习时轮流带教,带教老师亦需至少每周与学生沟通一次,理论授课时每月对学生掌握妇产科理论知识的程度进行摸底测试,对学生的见习报告及实习报告每周进行批阅。1.3评价方法对两组学生于理论授课阶段进行期中、期末2次理论考核,闭卷进行。在实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核,包括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大病历书写3个方面。评价标准如下:①期中、期末2次理论考试:以妇产科基础理论,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基础,进行理论考核,题库中随机抽取,采用闭卷方式。共计100分。②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采用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标准化病人由我科医护人员经过培训扮演[3-4],由同一组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打分,重点了解学生以病人为中心,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知识层面:有对病情的理论分析;技能层面:发现问题,进行评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危重病情;态度层面:观察学生的爱伤观念,医患沟通能力。共计300分。③临床基本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产科四步触诊法,胎心听诊,妇科双合诊,宫颈刮片,腹部刀口换药、拆线,穿脱手术衣,后穹窿穿刺术,腹部刀口缝合打结,会阴裂伤缝合术,正常分娩接生会阴保护,脐带结扎,会阴消毒,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口,放环术(重点无菌操作),7步洗手法,外科手消毒,剖宫产手术部位消毒,骨盆外测量,心肺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每人从以上20项操作中采取抽签方式随机抽取2项进行考核,按标准化操作流程计算分值。每项操作分值100分,二项取平均数,共计100分。④大病历书写:在实习过程中对分管的病人24h内书写完成住院大病历。按大病历评分标准量化赋分。共计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学年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成绩比较2015年-2017年三学年成绩见表2(百分制)。各年度两组学生之间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三学年两组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量化成绩及大病历书写量化成绩比较两组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大病历书写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在教学与实习带教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吸引学生对学习实习妇产科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情感的交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及修养,做一名知识渊博令学生敬仰的教师。导师以渊博的知识、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一个学生崇拜、敬仰的老师,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程,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二是用师爱感化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尊重与热爱学生[5],师爱也是学生的基本需求,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付出关心爱护,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心推动力,增强上进心及求知欲,“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达到“言必中听,听必改之”的教育效果。三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经历的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6],掌握对话技巧,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现代医学主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导师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式知识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导师制是“师徒制”的发展形式,我国导师制的精髓是传递隐性知识。人类有两种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容易获得,并可以自学。隐性知识难以被人了解、共享、掌握和模仿,但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7],隐性知识以“师徒制”模式传递为最佳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我国是传承最久的,我国自古就有“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理念。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引入,师徒的概念转变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导师的知识发送能力,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情等呈正比[8],在导师制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导师能通过文化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学生对隐性知识获取的目的。从本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大病历书写及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评价中均较非导师制学生成绩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师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其在理论教学阶段可能不能显现其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该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导师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式知识讨论,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师用丰富、鲜活的临床病例作为教学资源,将带教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诊疗活动之中。我国目前的专科教育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历史悠久,较好的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但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表现在人文教育、基础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严重脱节[9],在临床教学阶段,我们采用导师制,导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加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弥补这一课程模式的不足。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沟通技能、实践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医学的教育往往是严肃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目睹患者的病痛,焦躁,甚至是死亡,其氛围有时是沉闷的,且目前的医疗大环境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往往比较严苛,医患矛盾随时存在,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亦会产生对自身价值,对未来医学,对医患矛盾的困惑[10],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实习过程中,面对患者的工作环境沉闷,在临床带教中需要一位知心的尊长或朋友不断进行引导,沟通,让医学生在紧张严肃甚至沉闷的医学环境中得到提升,产生救治疾病时的自信感,为病人服务后获得的满足感;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面对面交流,营造了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老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探讨临床病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医学就业竞争激励的今天,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且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徐发莹,吴丽慧,吴森林,等.基于基层卫生服务新定位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4,18(1):4-5.

  [2]何瑜.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及发展定位[J].教师,2013,26(2):35.

  [3]严雪敏,缪建春,黄晓明,等.标准化病人规范化培训(一)-点评训练的需时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10):1460-1461.

  [4]陈恺,马秉福.应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医生职业精神的评测方法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6,37(6):37-40.

  [5]李淑珍.在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J].教学实践,2016(6):210.

  [6]肖永明,潘彬.书院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教育的融合-岳麓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7(2):41-42.

  [7]汤莉娜,申俊龙,赵宁.有效提高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策略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6):451-454.

  [8]李南,王晓蓉.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27(2):114-116.

  [9]徐宛玲,王建国,崔明辰,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15(7):65.

  [10]朱蓁蓁,郑玉英,姜红,等.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代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3(2):181.

  作者:艾冬梅 张呈艳 曹宁宁 朱彩芳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胆囊术后腹泻 下一篇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人才培养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