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农民画艺术语言图形化转化

时间:2020-11-24浏览:204

  近几年,传统文化的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热的话题。但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青阳农民画亦是如此,昔日辉煌早已时过境迁。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青阳农民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把农民画的绘画语言转化为现代设计中的图形语言,找到传统艺术发展的突破口,为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提供参考。

农民画艺术语言图形化转化

  关键词:农民画;图形化;艺术语言

  中国邮政在2019年8月发行了《中国古代神话(二)》的特种邮票,该套邮票由福布斯最新30位30岁以下艺术榜榜单上最年轻的得主之一倪传婧设计。早在2017年,其为苹果公司官网设计的中国农历新年的封面,满屏的中国味道,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国际设计舞台上经常会出现中国风的设计。惊叹之余,激发了作者对传统美术特别是民间美术———农民画的再认识。青阳农民画是安徽省青阳县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跟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不一样的是,青阳农民画是受到徽州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以及剪纸、墙饰画等民间艺术的渗透下,形成的绘画艺术。[1]

  一、青阳农民画历史

  (一)历史缘起

  农民画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形式来描绘生产生活。青阳农民画与其他民间美术形式一样,它的兴起主要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青阳的古民居属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在色调上以黑白为主,色泽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工艺精湛。因此,村中很多人特别是手艺人受其影响,精于画刻,这当中的一部分人后来成为了农民画家。而徽文化也就成为影响青阳农民画的重要因素之一;青阳自古以来就有“诗文之地、书画之乡”的美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于此,酬唱答和、挥毫泼墨,文化积淀深厚。而境内佛教圣地九华山,自晋唐起,就有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多达500多首,丰富了青阳地区的文化资源。此乃青阳农民画成因之二;第三,明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人自危。开始有一些人为了躲避战乱,选择了山清水秀的青阳为庇护所,这其中的文人骚客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阳的书画艺术资源。清朝同治年间,乡人张家顺等组织民间画社,广交雅士,书画相习,乡民求画者也是纷纷到来[3]。如此,让青阳农民画有了开始的萌芽。

  (二)发展历程

  纵观历史,青阳农民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开始阶段。明朝中后期,青阳一带有一定的绘画氛围,到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了初具规模的民间画社;第二,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田地间绘制起大批量的宣传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农民画画家的技艺得到了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阳农民画的发展;第三,复兴阶段。1982年,省文联省文化局为迎接全国第三届农民画展览,召开了全省农村美术工作座谈会,为青阳农民画的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2]。在1983年的全国农民画展览中,作品《大水之年》《山村养鱼》分获二、三等奖。使青阳农民画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四,再发展阶段。近年来,青阳县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推动县域特色文化不断发展。已建设5个创作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每年举办2次农民画作者培训班,培养优秀的农民画家。2013年以来,开展了青阳农民画进校园活动,并且将农民画创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突出时代主题,丰富创作元素。

  二、青阳农民画的艺术语言特征

  (一)审美特征

  青阳农民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阳农民画有别于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它是在青阳县及周边地区的剪纸、墙饰画和徽派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特绘画艺术,具有文人画与农民画互补的特点。青阳农民画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中国民间艺术,一方面又与时代结合,创作中融入现代绘画理念和时代主题,展现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如图1作品《国泰民安》,主要展现过年时其乐融融的景象,而画面的主体就是传统徽派建筑。透过建筑的白墙黑瓦,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安徽地区的农民画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由此可见,青阳农民画独有的创作风格主要归功于其地域性的影响,这也是其艺术价值中最特别的元素。

  (二)创作题材

  青阳农民画作为安徽本土民间美术形式,与其他地区的农民画有着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表现在他们的创作题材大都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相关。它们根植农村大地,内容和形式都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差异性是青阳农民画除了表现以上主题以外,它的作品很多还取材于宗教神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位于青阳境内,自古以来青阳人民就受九华佛文化的影响,所以青阳农民画中有一部分作品取材于九华山丰富的宗教文化特别是地藏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除此之外,青阳农民画画家们将农民画与时代元素紧密结合,绘制“廉政文化”主题农民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农民画、“法制宣传”农民画等,彰显出很强的时代特征。

  (三)装饰风格

  青阳县地处皖南地区,受周边环境影响,其绘画风格细腻质朴。丰富的色彩、细腻的线条、独特的构图使其独树一帜。农民画的表现讲究饱满均衡,画面一般是满幅构图,不会留白。其构图的视角以平视为主,不追求透视关系,一般使用单点透视、物体并置的方式构建整个画面。青阳农民画一般在画面布局上十分注重主次关系,会清楚明了地突出主题,整体讲究很强的装饰效果[4]。在色彩的选择上,往往会突破绘画对象固有色的限制,充满主观性。农民画作者在创作时,用色非常大胆和自由,往往选择的颜色也是纯度极高的颜色。农民画作品中常有大块的红黄蓝绿紫等色在一起碰撞,视觉感冲击力极强。如图2美丽乡村宣传画,画面中明黄色和蓝色、绿色和大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三、青阳农民画艺术语言的图形化转化

  (一)绘画语言和图形语言

  绘画语言和图形语言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绘画语言是图形语言的基础,任何的图形语言的雏形都是绘画语言,图形的设计需靠绘画语言来作支撑,从而提取图形元素,达成最终目的。绘画和图形都离不开创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成千上万的物体和造型,这些物体和造型有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些是经过设计的人工造型,都离不开点、线、面、材质、肌理等艺术语言来表达信息。创作者通过重复、渐变、特异、聚散、辐射等创作手段来表现画面,传递视觉信息。绘画语言和图形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目的不同。绘画艺术主要表现的是感性因素,它是创作者和观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图形语言主要是图形设计,是为实际生活而服务,相对来说较为理性,因此是建立在实用艺术的范畴上。比如,招贴设计,主要是宣传某一活动或者某一人物或物品。再如,图形标志,主要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征的记号,具有表达情感和意义、行动指令等作用;第二,指向性不同。绘画语言主要指向人的内心,表达上比较含蓄和隐晦。这需要观者在欣赏时从时代背景、绘画者的人物性格、经历等各方面因素出发。而图形语言表现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因此相比于绘画语言来说,主观因素没有那么强。图形语言使用的符号元素大多一目了然,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理解;第三,呈现方式不同。绘画艺术是个性化的活动,呈现给受众时一般通过真实的纸张、布料等物体,利用画笔绘制来表现,作品具有独一无二性。而图形设计的实现方式一般运用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手段或者印刷工艺等,通过工业化的手段来实现作品的传递,其作品被大量的复制拷贝,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看见。

  (二)转化方式

  尽管绘画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性,但他们的共同性让彼此之间的转化存在着可能性。实现青阳农民画和现代图形设计转化融合,主要是使农民画中传统图形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去,找出更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一方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现代平面设计元素增添“一员大将”;另一方面,为农民画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找寻突破口,使其为世人所喜爱。中国本土图形资源的现代转换,其核心就是一个本土精神与现代方法(思维方式与形式语言)的兼容问题[5]。综合来看,转换方式有以下几种:1.模仿阶段跟西方的现代图形设计相比,中国的图形设计道路走得还不长,羽翼未丰。因此在图形转化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段就是学习模仿阶段,因为模仿中也能体味到别人的创造过程。但是一味地模仿会让图形失去属于自己的个性,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结合农民画元素来看,吸收本土民族化图形元素是非常好的选择,能让图形有新的生命力,也更能为中国民众喜爱和接受。青阳农民画自身独特的构图、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已经为图形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在对其元素进行提取的过程中,应通过大量的临摹掌握其表现形式,保留农民画中的民族韵味,融合现代化图形构图方式进行重新编排。2.创作阶段将农民画的绘画语言置入现代图形语境中,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现代设计的亮点,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青阳农民画的构图方式为平视构图,画面力求饱满。在进行现代图形创作时,可利用多种构图方式和图形元素的组合关系增强画面的秩序感和装饰感。如在突出主题对象时可采取放大、变异等手法,使其典型化。也可以挖掘传统纹样,利用重复和聚散等形式转变为现代装饰图形,丰富画面,增加图形的灵动性。在色彩运用方面,不能是主观因素为主,直接地根据个人的好恶来选择,而应该考虑受众的年龄、性别、兴趣以及设计作品的目的、用途、季节感、心理效果等综合因素。3.重构阶段当农民画绘画语言进行图形转化之后,重构便是最重要的一步,即为图形符号赋予它该有的意义。形式上的现代性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要追求内容上的提升,因此需要从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入手,抓住青阳农民画最内核和典型的部分,进行取舍和再造。首先,从青阳农民画本身上寻求图形表达的重点,通过画面的主题传达的意义以及图形符号来进行重组和建构,深化图形意义;其次,在图形转化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可以是图形意义升华上的,也可以是画面表现形式上的改变;最后,立足于数字媒介技术,寻找青阳农民画的新姿态和新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阳农民画艺术语言的图形化转化,本质上是创新和再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横向考虑,也要纵向发展。实现继承到发展、发展到创新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不仅是青阳农民画和现代图形语言之间的问题,更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转变融合。借助信息全球化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掌握民族化设计话语权,能够让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中国传统图形设计,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让青阳农民画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张京诚.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杜云生,王军利.中国民间美术[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3]何家荣,方雪松.青阳农民画:一朵泥土里生长的艺术奇葩[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5):128-130.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辛艺华.图形设计中本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6-151.

  作者:郑珺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高校工会文艺活动思路 下一篇传统文化元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