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历史启示

时间:2020-11-11浏览:117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变迁历程,反映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崛起和面临衰落困境的过程。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由于缺少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应当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变革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始终坚持自由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充分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自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中国;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历史启示

  全球经济治理是指主权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对全球经济事务进行协调和管理,以维持合理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则是在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形成的一套体制、规则。二战期间,美国通过和英国的租借谈判一步步终结了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相继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奠定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格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国际供给与需求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自身的崩溃解体,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G7集团应运而生。然而,2008年美国证券业爆发危机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暴露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更深层次问题,一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西方国家自顾不暇并且逃避责任,使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效率低下,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全球经济治理进行深刻改革。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身份也从最初的“游离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2012年以来,中国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治理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通过回顾分析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产生和变迁历史,可以对当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和指导。

  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及变迁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在英美两国关于国际贸易、货币金融体系的战后安排上产生的博弈和较量中。其变革首先表现为针对体系自身固有弊端进行的变革,后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客观上要求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行更深刻的变革。

  (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

  1.多边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建立各种贸易壁垒。英国在1932年7月联合加拿大等12个国家签订《渥太华协定》,构建了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帝国特惠贸易体系。在这个特惠贸易体系中,对英联邦帝国内部的成员国给予贸易优惠,对帝国之外的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加大对其商品的进口限制。这使世界贸易格局分裂成帝国内和帝国外两种贸易体系,美国被排除在帝国特惠体制外,每年遭受约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为打破英帝国特惠制度的束缚,美国全力倡导建立开放自由的世界贸易体系。局面随着二战的爆发开始得到扭转。战争的失败、国内财政状况不断恶化以及黄金与美元储备的大量消耗使英国不得不向美国寻求援助。罗斯福全力推动援助英国的《租借法案》的制定,被丘吉尔称为“最圣洁的法案”。然而,美国也借助这“圣洁的法案”逐渐打破了英联邦帝国的贸易壁垒,迫使大英帝国在此后的国际贸易和货币金融体系谈判中不断让步,最终丧失主导话语权。1941年6月12日的英美首次正式租借补偿谈判中,美国要求英国对战后贸易政策作出政治承诺,并提议英美联合委员会共同制定经济政策,遭到了英国的强烈反对,最终出于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争取战争胜利的目的,第一轮谈判以1942年2月23日两国达成《租界互助协定》为标志拉下帷幕。随着二战进入尾声,英美开始了建立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谈判,美国决心废除英国的帝国特惠制度。同时由于租借援助停止,英国为争取贷款,与美国进行《英美财政协定》谈判。最终,英美签订《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讨论建议》。随后日内瓦会议召开,世界23个国家一起讨论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安排。美国主张的“非歧视性原则”主导了《关贸总协定》的制定,在战后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根本的约束力。至此,帝国特惠制度随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开放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而淹没在历史洪流中。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13年,经过国内激烈争辩,美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大力培育美国的贸易承兑汇票市场,使美元在国际上籍籍无名的状况开始改变。然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遭遇经济大萧条,使美元在国际上的扩张严重受挫。英镑牢牢占据着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这给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为走出经济大萧条,英国经常采取竞争性贬值的政策,实际上造成了美元对世界上多数国家货币的升值,给美国的商品出口造成巨大损失。如同在贸易上被排除在英国的帝国特惠体系外一样,美元被封闭的货币集团英镑区排除在外。英国在1939年建立英镑区,通过加强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来维持英镑的国际地位。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打破英国在货币金融体系上的束缚,推动美元的国际化。同样的,二战给了美元超越英镑成为国际主导货币的机会。美国首先在租借法案通过前迫英国使用国内的黄金和美元储备偿还对美国的贷款,目的是使战后英国的黄金和美元储备最大限度保持在一个低水平,而不得不对美国的财政贷款产生依赖,以此在战后货币金融的安排上钳制英国。随后美国又提出推动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的怀特计划。英国在租借问题上受制于美国,最终不得不向美国妥协。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最终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会议决定成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二战后,美国以实现英镑自由兑换为条件向英国提供贷款。英国在开放英镑自由兑换后的第一个月内就损失了当时近一半的外汇储备,给英国战后经济的重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英国随即叫停了英镑自由兑换。当几年后英国重新开放英镑的自由兑换时,美元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货币,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也随之终结。

  (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迁

  在缺乏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通常比较稳定。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然而国际经济秩序中存在的固有弊端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极大挑战。这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与美元的黄金储备优势上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崩溃,也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治理平台。1960年,亚、非、拉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OPEC。1976年,美国同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共同组成G7集团,目的是方便协调各国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G7集团成为重要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08年美国证券业爆发的危机迅速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分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暴露出更深层次的矛盾。G20取代G7成为重要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但是全球经济治理仍然受到一些传统治理机制、西方国家传统治理理念和主导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困境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受美国推行贸易保护、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反而面临着去全球化的巨大挑战。而且美国等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承担起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责任。尽管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受到份额限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声权利极为有限。世界贸易组织也受到美国的严重干扰而无法正常运转。重重困难使全球经济治理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机制的变革。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暴露出另起炉灶的意图,消极应对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这不仅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更对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如何破除现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桎梏,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重新注入活力,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历史启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变迁历程反映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崛起和如今面临衰落困境的过程。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可以从全球经济治理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一)始终坚持自由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萧条改变了英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理念,为抵御外部风险的冲击,英国放弃数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全面开放、自由放任的贸易政策,转而在全球推行帝国特惠制度,并不断签订双边协定,构建以英国为中心的封闭的贸易体系。为了突破英帝国特惠体系的限制,美国大力倡导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最终促成了新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和国内金融危机的各种冲击,美国做出了同英国相似的选择。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TPP,转而与多个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作为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之一,美国严重干扰WTO的运转。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如同大萧条后的英国一般,对待自由贸易态度的完全转变或许是美国为维护经济霸权抵御外部冲击作出的必然选择。大国对外经贸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世界自由贸易发展造成巨大阻碍,对全球经济治理产生极大的冲击。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贸易格局,更是因为多边贸易体制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历史选择。中国应该始终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坚定维护以WTO为中心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以WTO改革为杠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二)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核心要素之一。美国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西方其他国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经济实力不断衰退。美国在与英国的较量中正是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步一步逼退英国,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如今,中国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贸易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结构性和深层次的问题。为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国应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货币金融体系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中国应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应对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资本大规模流动的风险。

  (三)充分抓住历史机遇

  观察英美之间围绕战后国际贸易、货币金融机制的运行安排所发生的一系列博弈和较量,不难发现,美国之所以能够胜出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塑造者,关键在于美国充分抓住了二战的历史机遇。一战后的美国也曾试图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但由于美国政府对于参加巴黎和会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导致美国代表团在会上无法充分表达出美国的利益诉求,而且美国在战后没有加入国际联盟,都使美国参与战后国际安排受到阻碍。这也促使美国在二战爆发之初,就开始考虑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问题。当前世界处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革的新时期,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中的力量明显上升。其中,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尤为显著。面对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逃避全球经济治理责任的行为,中国更应该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并且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新秩序。

  (四)创新全球经济治理理念

  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持久存续的关键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奉行霸权统治理念,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美国倡导WTO的改革,实际上是干扰机制的正常运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还拥有一票否决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陷入僵局。因此,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应追求平衡对称发展,照顾到弱势国家的发展利益。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新兴大国的担当。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中国应该坚持运用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推动建设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五)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

  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应该注重发挥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作用。首先,中国应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治理组织机制的改革;推动G20治理平台体制机制的完善。中国还应注重发挥金砖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金砖机制创新,并且注重金砖机制与其他经济治理机制的对接。其次要通过构建新的经济治理机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

  作者:从雯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机制与模式 下一篇PPP模式项目投资风险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