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0-10-26浏览:273

  增加生物化学课程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诺贝尔奖作为切入点,以案例为先导,借助“雨课堂”智慧平台,采用“翻转课堂”+“TBL”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生物化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生物化学;诺贝尔奖;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雨课堂

  生物化学是中医药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晦涩难懂,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低下,自主学习内驱不足,是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在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基于传统教学、融汇现代信息技术并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趋势。诺贝尔奖代表了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很多知识点都与诺贝尔奖相关[1]。每一位诺奖得主的研究经历都是一部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活教材。因此,将诺贝尔奖引入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增加生物化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思维能力。在学时有限的前提下,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将诺贝尔奖与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良好补充,对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并增强其趣味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翻转课堂和TBL教学是目前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尝试以现代移动教育智慧平台“雨课堂”为媒介,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TBL教学巧妙结合,形成“线上”+“线下”交互混合式学习模式,促进了诺贝尔奖与生物化学的自然嵌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能力,并拓宽了学生的科研思维。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1梳理优化教学内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采用的是唐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2]。这本教材按照内容相关性,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医学专题篇(血液、肝胆、水盐),这些内容几乎都与诺贝尔奖相关。但因学时限制,不可能对整本教材都进行新模式的应用。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梳理,选取适合以诺贝尔奖作为切入点的教学知识点。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酶促反应动力学、能量的生成、糖代谢中的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中的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内容。依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梳理出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诺贝尔奖。

  2基于诺贝尔奖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

  2.1以典型案例为先导促进诺贝尔奖与生物化学的有机结合

  笔者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常在讲授专业知识之前引入一些围绕知识点,与日常息息相关的临床案例或者生活实例,往往会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以案例作为先导,通过分析案例、解决案例,引出与之有关的教学知识点及诺贝尔奖史,然后再反过来对诺贝尔奖史进行研读,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加强,这样既可以让诺贝尔奖自然地贯穿于教学内容,又避免了学生把兴趣点仅着眼于案例本身,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中比较经典的内容,与之有关的诺贝尔奖是1953年英国裔科学家布雷克斯(HansAdolfKrebs)获得的生理学奖或医学奖———三羧酸循环的发现[3]。笔者以曾风靡一时的“丙酮酸钠减肥”案例作为先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丙酮酸减肥的机制,引出三羧酸循环理论及有关的诺贝尔奖。学生在研读获奖者布雷克斯的研究经历,绘制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又在不断地梳理和强化理论知识。以“典型案例”作为纽带连接知识点与诺贝尔奖,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单纯以诺贝尔奖作为案例的难度,这种模式更易为学生接受。

  2.2借助雨课堂智慧平台极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以往的案例教学虽然在内容上丰富有趣,但受到学时、教学大纲的限制,在形式上大多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仍然没有机会进行自由讨论和互动。因此,亟需引入一种即时、快捷、高效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可以于课堂快速开展讨论和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即时反馈。“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开发的智慧平台[4],是内置在PPT中的一个小插件,它通过手机微信搭建了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灵活的课前学习、即时的课上互动,全景的数据提取等特点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各种类型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课前两周,通过智慧平台将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微课视频以及相应的教学案例推送给学生,学生可随时下载资料进行新课预习、案例讨论、诺贝尔奖史研读、总结等自主学习行为,并在下一次理论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汇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开启“雨课堂”的“弹幕”功能”对学生的提问、疑惑等作出及时反馈;学生也可以通过“弹幕”功能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雨课堂”的融入让案例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而高效,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具有即时性。最主要的是它为学生积极投入课堂讨论提供了一个媒介,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从之前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的“引路人”。

  2.3利用翻转课堂+TBL教学强化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是目前为很多高校采用的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5]。它以学生课堂外自学为主。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慕课、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完成新知识的预先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交流讨论以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的地方。这种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较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实现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现代高等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并具高效性的教学模式。TBL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亦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模式[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转课堂和TB教学模式是秉承同一目标,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而具体形式不同的2种教学方法。2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以案例为主的教学过程,可以起到相辅相成、互补互促、协同增效的作用。笔者尝试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下预习(教学知识点)———线上讨论(教学案例)———线下查阅(诺贝尔奖史)———线上总结(科学发现的意义和评价,归纳教学知识点)———线下制作汇报PPT———课堂汇报及交流互动———教师点评的流程,实现线上———线下交互进行、翻转课堂与TBL教学彼此互融的教学方式,既实现了诺贝尔奖与教学过程的自然嵌合,又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共创模式转变。

  3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是否更喜欢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否增加了该课程的趣味性?是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是否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力?是否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否提高了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是否提高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调查结果显示:94.7%的学生都表示更喜欢新的教学模式,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并且通过对诺贝尔奖史的研读,对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和推敲,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分析案例、解决案例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通过制作PPT、课堂汇报增强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在讨论问题,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加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科研的兴趣。

  4结语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已成为必然。增强学科趣味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恰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诺贝尔代表科学奖项最高荣誉,生物化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诺贝尔奖相关。引入诺贝尔奖史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质。以案例为先导,借助“雨课堂”智慧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将诺贝尔奖与生物化学知识点巧妙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兴趣大大增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逐渐加强。同时,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回答学生的疑问的过程中也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夯实了业务能力。是一种于“教”于“学”都有益的教学模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晓强,时兰春.生物化学与诺贝尔奖[J].医学与哲学,2005,26(5):68-69.

  [2]唐炳华.生物化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陈牧,刘锐,翁屹.三羧酸循环的发现与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2,33(1):71-73.

  [4]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5]于豪冰,张建鹏,胡波,等.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2):104-106.

  [6]何文斐,严鹏程,于晓敏,等.TBL教学法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67-168.

  作者:刘娜 周瑞珍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