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铜铅锌矿选矿工艺及分离试验

时间:2020-09-24浏览:250

  针对印尼某易泥化铜铅锌矿开展了选矿工艺研究.本次试验采用部分混合浮选流程,粗磨后铜铅部分混合浮选,混合精矿进行铜铅分离浮选,混合浮选尾矿再选锌的原则工艺流程,在其原矿含铜0.35%、铅2.89%、锌6.84%的条件下,获得了铜精矿含Cu16.82%,回收率52.77%,铅精矿含Pb50.61%,回收率83.92%,锌精矿含Zn46.14%,回收率84.70%的分离指标。

铜铅锌矿选矿工艺及分离试验

  关键词:部分混合浮选;铜铅分离;组合抑制剂

  1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1.1原矿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原矿的光谱分析及多元素分析主要矿物组成如表1、表2所示。由表1、表2可看出,矿石中可供选矿回收的主要元素是铜、铅、锌,需要选矿排除或降低的脉石组分主要是SiO2。

  1.2原矿中铜、铅、锌的赋存状态

  对原矿中的铜、铅、锌进行物相分析,得出了铜、铅、锌的赋存状态,矿石中铜主要以原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其分布率为86.16%,矿石中铅的赋存状态较为简单,呈方铅矿产出的硫化铅占89.96%,矿石中锌呈闪锌矿产出的硫化锌占92.18%。

  2选矿试验研究

  2.1原则工艺流程的确定

  由工艺矿物学和物相分析可知,该铜铅锌矿主要为可浮性较好的原生硫化铜、硫化锌矿物,采用浮选法可实现铜、铅、锌及伴生贵金属的综合回收。适应该矿的工艺流程为:优先浮选或者部分混合浮选工艺流程,本次试验研究对比了两种方案,试验所得结果看出,采用优先浮选方案中矿和尾矿中铜和铅损失率较高,因此本次试验采用部分混合浮选流程。

  2.2铜铅混合浮选

  2.2.1铜铅粗选磨矿细度条件试验铜铅粗选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由所得结果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大,铜铅粗精矿中铜和铅的回收率增大,但是变化不是很大,锌在铜铅粗精矿中的损失明显增大,所以选择磨矿细度为-200目60%。2.2.2铜铅粗选抑制剂种类及条件试验抑制剂种类试验主要考察了石灰、硫酸锌、亚硫酸钠、硫化钠单独和组合药剂对锌的抑制作用。由试验结果可知,抑制剂为组合药剂石灰+硫酸锌+亚硫酸钠时,铜铅粗精矿铜和铅的回收率相对较高,而锌的在铜铅粗精矿中的损失也相对较低,所以抑制剂选择石灰+硫酸锌+亚硫酸钠组合药剂。然后分别对三种药剂开展条件试验,确定石灰+硫酸锌+亚硫酸钠用量为1000g/t+2500g/t+1500g/t。2.2.3铜铅粗选捕收剂种类及条件试验因采用的部分混合浮选,铜铅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应尽可能采用选择性强的捕收剂,常用的捕收剂有乙黄药、乙硫氮、Z-200、丁黄药、丁胺黑药及其组合药剂等。由试验结果可知,捕收剂用乙硫氮和Z-200组合药剂时铜铅粗精矿中铜和铅的回收率相对较高,且锌在铜铅粗精矿中的损失相对较小,所以铜铅粗选的捕收剂确定为乙硫氮+Z-200组合药剂。然后开展条件试验,乙硫氮+Z-200用量为60g/t+20g/t时,铜铅粗选铜、铅回收率相对较高。

  2.3铜铅分离试验

  2.3.1铜铅分离探讨试验在铜铅混合精矿中,铜铅分离主要有抑铅浮铜或抑铜浮铅以及这两种方法联合使用。铜铅分离探讨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试验结果可知,抑铅浮铜优于抑铜浮铅。2.3.2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条件试验抑铅浮铜抑制剂种类主要有重铬酸钾和CMC+亚硫酸钠+水玻璃(2:6:3)组合抑制剂,经试验对比组合抑制剂的分离效果优于重铬酸钾。且根据条件试验结果组合抑制剂的用量选择500g/t。

  2.4锌粗选药剂用量条件试验

  锌粗选采用常规药剂,石灰做调整剂,硫酸铜做活化剂,丁黄药做捕收剂,分别开展用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石灰用量为2000g/t时,锌精矿的品位及回收率相对较高。硫酸铜用量为300g/t时,锌精矿的回收率相对较高。丁黄用量超过100g/t时,锌的回收率变化不大。2.5综合条件闭路试验综合条件闭路试验结果见表4。由表4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条件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6.82%,铜回收率52.77%;铅精矿铅品位50.61%,铅回收率83.92%;锌精矿锌品位46.14%,锌回收率84.70%的选别指标。

  3结语

  印尼某铜铅锌矿原矿铜品位0.36%,铅品位2.75%,锌品位6.74%,硫品位6.81%,TFe品位8.61%,本次选矿试验推荐在磨矿细度-0.074mm60%条件下,采用铜铅部分混合浮选,混合精矿进行铜铅分离浮选,混合浮选尾矿再选锌的原则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6.82%,铜回收率52.77%;铅精矿铅品位50.61%,铅回收率83.92%;锌精矿锌品位46.14%,锌回收率84.70%的选别指标。

  作者:唐文诏 何晋勇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土木工程新型材料对现代建筑的应用 下一篇信息化时代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