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房原设计采用1层框架,2层门式刚架结构体系,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此设计方案存在柱间支撑布置影响生产工艺要求,用钢量及桩基数量偏大等问题。该优化设计通过合理改变厂房结构体系取消了柱间支撑,降低了钢结构用钢量及钻孔灌注桩的数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供类似厂房设计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框架;门式刚架;钻孔灌注桩基础
1工程概述
天津某新建年产6000台环保型中压智能开关柜项目1号厂房位于天津市宝坻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特征周期0.55s,场地类别为Ⅲ类,钢框架抗震等级三级[1]。厂房长102.0m,宽56.2m,1层层高7.6m,2层层高8.0m。1层柱距为8.0m×8.5m,2层局部抽柱,形成柱距为8.5m,跨度为24.1m+8m+24.1m的门式钢梁体系。厂房楼面设计活荷载标准值为7kN/m2,轻型屋面设计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2]。
2原设计概述
厂房原设计采用1层框架,2层门式刚架结构体系。每隔30~40m布置1道屋面及柱间支撑,共计布置4道屋面及柱间支撑。采用平面建模分析,1层框架按照普钢规范控制,2层门式刚架按照门刚规范进行控制。纵向地震及风荷载传递由屋面支撑传给柱间支撑,再由柱间支撑传递给基础[3]。基础采用本地区常见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20.2m,桩径7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200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100kN[4]。因纵向水平力仅由有柱间支撑区域桩基承担,因此,在柱间支撑区域柱底均为四桩承台,其余柱底均为单桩承台。桩位布置如图1所示。厂房1层楼面采用DECK板+混凝土组合楼盖,楼盖布置如图2所示。楼面主要梁柱截面尺寸(优化前截面)如表1所示。
3优化设计
经过与业主沟通可知,业主的想法是为满足厂房生产工艺需求,尽可能地取消柱间支撑布置。通过查看图纸及模型,原分析采用平面建模分析不妥,因为厂房1层为钢框架,纵向钢框梁影响了厂房的刚度,单纯用平面分析对整个厂房设计是欠缺的。再者,厂房纵向由柱间支撑承担水平力,仅为了承担较大的水平力而使柱间支撑区域桩数量较多,无疑造成了较大的浪费。经过初步分析,认为厂房采用矩形钢柱,结构形式采用钢框架+轻型钢结构屋面方案较为合理,因为矩形钢柱在2个方向都具备刚度,把屋面系杆改为钢梁,屋面纵向钢梁与刚架刚接,形成框架体系。这样在纵向就可以取消柱间支撑,纵向水平力由框架承担,从而使所有桩基共同承担纵向水平力,可避免在柱间支撑区域布置大量桩以抵抗局部较大的水平力,从而有效减少了桩基的数量。设计时,屋面钢梁框架模型中定义门式钢梁[5],楼面梁采用轧制H型钢,用钢量较大且当前焊接H型钢应用较为成熟,因此,决定楼面钢梁采用焊接H型钢,且之前设计截面普遍偏大,经试算,具备一定优化空间,以控制钢梁应力比不超过0.8为宜。采用PKPM钢框架空间建模,楼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屋面支撑采用杆件输入。经试算分析主要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6],且所有柱下柱下单桩即可满足水平及竖向承载力要求。主要参数指标如表2所示,优化后梁柱截面如表1所示。
4优化前后经济性对比
厂房优化前主钢构件用量为784.7t,优化后主钢构件用量为716.7t,共计节省钢构件68.0t;优化前灌注桩数量为180根,优化后灌注桩数量为96根,共计节省灌注桩数量84根。按照当前市场价格700mm钻孔灌注桩单价约750元/m,Q345钢构件单价约8000元/t,二者相加共计节约造价180多万元。
5结语
本厂房优化采用通过改变原设计结构体系,创新性地运用钢框架+轻型屋面结构体系;取消之前的平面分析,转而采用更为合理的空间分析模型;楼面钢梁取消采用轧制H型钢,转而采用市场大量应用的焊接H型钢。从而取消了原设计柱间支撑,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厂房工艺及生产需求,使厂房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且大大节省了钢结构用钢量及桩基数量,有效降低了项目造价。正所谓一举多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成功设计优化案例,获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S].
【2】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新钢结构设计》编委会.新钢结构设计手册[K].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4】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5】GB51022—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S].
【6】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S].
作者:刘宗峰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