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以来,政府始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并通过出台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以期指导企业系统有效地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如1989年《关于加强企业专利工作的规定》、1990年《关于大力加强企业商标工作的通知》等。但一段时期以来,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指导意见和要求都散见于不同的单项工作中,未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系统的规范文件。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可以算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的先驱者。比如,中国台湾地区在2005年就启动了相关规范的制定工作,并推广以流程管理方法与PDCA管理循环为基础的智慧财产管理模式,推动了台湾地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全面普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另外,2003年5月,中国香港特区公布了一系列企业知识管理标准,明确指出企业应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
中国大陆地区的知识产权管理
标准化工作也在稳步前行。2004年广东省制定了《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该规范涵盖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不同阶段,内容涉及发明及创意、知识产权商品化及产业化、知识产权资本化、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等四个方面。2008年江苏省制定并推行了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DB/T1204-2008),这是江苏省在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的一项重要探索,该地方标准推动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了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吸收和提炼多地的实践经验后,我国实现了首个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于201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关于GB/T29490-2013笔者通过两个维度进行要点诠释。一是站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进行标准重点管理要素的解读;二是站在中小企业实现生存向稳定发展进程中知识产权风险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角度进行阐述,以期帮助企业充分了解GB/T29490-2013,在付诸实施过程中受益,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机制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市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之一,为促进其发挥应有的价值,企业应以GB/T29490-2013中的三大原则——战略导向、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为核心,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机制。一是“战略导向”链接标准4.1、4.2、5.2、5.3等条款。要点在于:企业部署经营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相统一,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二是“领导重视”链接标准5.1、5.4、5.5、9.3等条款。要点在于:最高管理者应支持和参与知识产权管理,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评审与改进,以使其适应企业发展。三是“全员参与”链接标准6.1、7.1、7.4、7.6、8.1、8.2、8.3、8.4、8.5等条款。要点在于: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用于企业各业务领域和各类业务环节的知识产权工作。通过“战略导向、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三大原则,企业在建设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将三大原则应用到体系的策划过程中。从战略到目标,由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职责,在各业务环节中使全体员工均参与到相关知识产权工作中。在体系实施过程中,也要重点突出三大原则,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能力,使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高度统一,知识产权战略自上而下得到良好地贯彻。
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
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知识产权风险,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站得更稳,行得更远。站在这个角度解读GB/T29490-2013,主要通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知识产权生命周期全过程、人事管理全过程所涉及的管理要素进行阐述,以期降低各个经营环节输入或输出的风险,有效防控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第一,“生产经营全过程”链接标准8.1、8.2、8.3、8.4、8.5、7.5、4.2等条款。覆盖企业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及销售后过程、合同管理过程、各类对内对外文件管理等。GB/T29490-2013通过若干管理要素指导企业建立适宜的防控机制与流程,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降低或排除。例如,标准指导企业如何完善采购过程的相应审查,杜绝或减少因采购零部件或原材料等发生侵权,而使企业产品成为侵权产品被诉的风险。第二,“知识产权生命周期全过程”链接标准7.1、7.2、7.3、7.4等条款。覆盖知识产权获取过程、维护过程、实施运用过程、保护过程。GB/T29490-2013通过若干过程要素指导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涉及双向保护,一是企业产品是否侵犯他人拥有的知识产权,二是企业知识产权是否被他人侵犯。企业需要制定监控程序,定期监控,发现风险及时依据企业风险处理机制选择适宜的解决方法。第三,“人事管理全过程”链接标准5.4、6.1、7.6等条款。覆盖人员入职过程、离职过程、在职管理、培训与教育、保密、职责等过程。GB/T29490-2013通过若干管理要素指导企业建立或完善人员进出、在职权利及义务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例如,重要岗位人员入职时,尤其是技术人员不应只是由其本人填写承诺类声明,人事部门应进行适应性的背景调整,了解上任雇主是否对其进行了竞业限制约定、是否发生过知识产权纠纷等,以免因引进人员而使企业成为被告。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管理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与误解。对于促进组织管理和全面进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档次,增强组织资产的安全性和价值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组织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行为,指导作业流程,从而控制各种不确定性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影响,以减少或消除因缺陷产生的风险。持续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工作,能为组织带来关联方的信任,进而提升知识产权资产创造的财富。
作者:赵欣 王梅 王瑛玮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