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艺精湛和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工巧匠。护理工作是崇高而圣洁的艺术,护理人同样需要工匠精神。中高职护理专业需要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紧密衔接,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护理专业的卓越工匠。
关键词:校企融合;护理专业;卓越工匠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作为一名工匠,对于自己工作要认真执着,做到精益求精,把追求完美的精神融入工作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这就是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艺精湛和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工巧匠。护理工作者就是工匠的典型代表之一,如何培养优秀的护理人员是目前高等院校面对的困难之一。国家相关文件指出,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就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1]。因此,中高职护理专业需要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紧密衔接,共同培养护理专业的卓越工匠。
1中高职护理专业实行“校企融合培养卓越工匠”的背景
1.1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
到明年年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使得职业教育能满足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产教深度融合,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专业性学科或专业,如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等,健全招生制度,使中高职教育成为连续贯通的教育结构。故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层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6年3月,国家领导人及科技部部长万钢[3]都强调了职业教育对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是强调了工匠精神对国家进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4]。《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创造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5]。
1.2卓越工匠和工匠精神培养的主体是中高职护理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共同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6]。护理专业校企融合的核心是培养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一流的创新意识和协调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工匠,要求学校教育和医院实践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7],这就要求校企紧密合作。而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被广泛采用,并发展成熟。例如德国,其职业教育强调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契合,其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学习内容偏重于实践性和实用性,专业课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教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某一实际项目进行教学[8]。
2校企融合,通过“过程”培养护理专业卓越工匠
2.1校企深度融合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选择
校企合作的医疗机构是本市两家最大的三甲医院,项目组成员包括两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项目组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临床护理实践以及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为培养护理专业卓越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将卓越工匠精神深度融合至中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2.2.1中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应用实践型人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医院临床护理教师共同完成,以“卓越工匠”的要求为基础,将医院文化、精神、价值观以及护理职业要求融入整个教学培养方案中,制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活动。2.2.2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融入卓越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价值观,工匠精神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仰[9]。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实现个人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4],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个人如果事事做到精益求精,那么工匠精神就会成为其人格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10]。用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慎独内省”的思想引导现代护理职业教育,让护理专业中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观。
2.3校企合作将中高职学生护理技能操作融入工匠精神
学校和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系统规划,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通过项目化、真实化技能训练,使护理专业岗位技能培养课程贯穿始终,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在护理技能操作教授的过程中,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严格要求,并设立高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
2.4校企合作在护理技能大赛中融入工匠精神,考核学生技能操作的精准度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是选拔优秀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11]。该院中高职护理专业每年开展各种护理技能大赛,在全院范围内掀起护理技能操作大练兵的热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特点是结合临床、结合案例、结合护理专业新理论以及新进展。因学院护理教师教学任务重、临床实践经验不足以及知识老化,故必须和医院护理专家共同培育,不断修正和改进思路,促使中高职参赛学生水平更贴近临床,同时也提高了学院护理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2.5学校和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相关理论,认识到创新能力在人生以及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从细节做好,精益求精,将“双创”和“工匠精神”深度结合,提高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
2.6校企融合,工学结合
见习和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提升护理专业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医院优秀指导带教教师的帮助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12-13]。综上所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护理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和环境也离不开医疗卫生机构的参与。校企深度融合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牢记“南丁格尔誓言”,用“工匠精神”规范自己的实践,将两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王力.呼唤工匠精神[J].施工企业管理,2015(5):100.
[2]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理论前沿,2016(2):14-17.
[3]石博.“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7(4):70-72.
[4]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0.
[5]陈景华.中医药应用技术型本科与相应高职专科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6(12):145-147.
[6]温宇.卓越工匠“双主体、三主线”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4):88-90.
[7]保泽庆.“工匠精神”与高职护理《护用药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180-181.
[8]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1.
[9]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10]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11]杜陈晨.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探讨[J].护理教育,2017(18):54-55.
[12]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13]潘愉乐.工匠精神与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20-22.
作者:武江 贾静 魏小飞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