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

时间:2020-08-28浏览:229

  该文介绍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协同企业双元化育人,创新教学团队、提高师资水平,调整教学方法、制定专业化教材,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如何构建“岗、课、证、赛”的融合对接以及保障模块化课程群的实施。

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

  关键词:融合对接;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从业者待遇较差,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究其原因,均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一定联系。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无法避免“轻实践、重理论”的固有观念,这就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然而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具有职业院校和高等学府的双重特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能够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近年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笔者主要推行模块化教学与相关专业的融合,以促进专业的改革与重建。下面本文从模块化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矫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便为企业输送发展更为全面的综合型商务人才。

  1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本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与水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作为一名高职教育者,把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其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遍都存在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等弱点,且基本上缺乏对口企业所需的执业资格与能力,更不用说完成企业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当前我国商务型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诉求为熟练掌握商务技能,灵活运用商务英语知识以及充分具备人际沟通的能力,对此,大多数毕业生均认为仍须具备更多专业知识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但到目前来看,只靠高职院校单方面努力很难达到最终目的。综上所述,若要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则必须将企业的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中来,重视企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建议。

  1.2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师资仍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当前,虽然高职院校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在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一定缺陷。就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任教师来说,大多数均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他们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讲授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商务知识则知之甚少,且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建校时间并不长,在校教师相对比较年轻,缺乏足够的实际教学经验。同时,由于大多数教师只埋头于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和讲授,没有时间赴企业开展实践活动,自然也对当前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不甚了解。

  1.3教法无法契合当前高职英语专业“课、岗”融合的理念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授课方式仍以传统本科院校授课方式为准,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也只是根据教材的顺序和内容重复地讲解英语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无法跟上英语教师正常的授课速度,而逐步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其产生反感,自然不会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体现将英语类课程和岗位需求直接相关联的高职英语专业授课理念。

  1.4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对应“课、赛、证”的统一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在大商务环境下熟练使用英语的综合素质,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设立也主要依据职场的需求,但在教学中,综合评价方式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大多数院校仍采用期末闭卷笔试的评价方式,而其中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又存在随意性较强的缺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诉求仅限于通过期末考试完成教师的任务,而不能出于本心地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参与全国口语大赛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面窄、词汇及句型使用不准确、应变能力差、批判性思维能力薄弱等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2构建“岗、课、证、赛”的融合对接,保障模块化课程群的实施

  2.1协同企业双元化育人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可利用自身资源,通过有效途径,为学生构建更为优质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而且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赴一线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校内实训基地需要任课教师和教务管理者的共同组建及管理,而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必须保持与各对口企业的往来联系并强化与各企业的合作力度,从而有效建立校企双元化育人模式。在这一点上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时,应严格把关,并从行业内挑选出领军企业,与之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供应发展战略,同时丰富各类对口企业的梯队式建设,并且做到与企业共谋发展,共同提升,从而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较为优质的实践及就业平台。

  2.2创新教学团队,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本就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成为不仅具备较高的英语知识水平,而且具有扎实的、与时俱进的专业商务知识的双师型人才。教师在掌握扎实的英语理论知识和理解商务英语术语的应用技巧的同时,还应就各种商务英语术语在实际业务中的使用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在头脑中对所学商务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为了更好地将实践教学和职业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可以加大职业证书的推行力度。

  2.3调整教学方法,制定专业化教材

  应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的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确定所授课程的内容,同时还应开发基于工作内容的“证课融合”专业英语课程,使语言知识和实际工作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遵循语言使用规则,又要紧跟时代步伐,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商务英语专业要实行模块化教学,就要先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梳理,再设置具体岗位,最后分析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所须具备的知识点,从而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及规划。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模块,不能只针对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进行简单分类,而应将知识理论模块与职场专业能力进行有效对接,从而实现职场专业能力培养的可视化。

  2.4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评价考核方式不应只局限于闭卷笔试的方式,而是应根据具体授课内容的子模块对考核内容进行分类。例如,传统英语闭卷考试的成绩安排为平时成绩占40%,卷面成绩占60%,这就使得考试模式相对单一,故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平时成绩的内容构成要变得多元化,如将课外任务的小组完成效果计入平时成绩等。同时可在日常授课和考核内容中加入剑桥商务英语试题,这样可将商务英语学习的“课、证”进行有效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行“岗、课、证、赛”充分融合势在必行,这也将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有助于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真正做到劳动就业与职业教育的无缝衔接。

  作者:刘青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 下一篇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