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领域的发展已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时代顺势而来。“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普及正在对各行各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教育领域中声乐教学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互联网+”模式的发展。文章从“互联网+”模式发展对于声乐教学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发展表现。
关键词:“互联网+”;声乐教学;表现;发展模式
2020年新年伊始,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打乱了整个世界的节奏,很多感人的事迹不断涌现。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国家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全世界的抗疫工作做出了榜样。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停摆”的停摆、“搁浅”的搁浅,当人们宅在家中“百无聊赖”的时候,互联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联系了整个世界,让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得以继续前行。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问题,当我们正在为学生的正常授课发愁时,社会发展模式的主流发展方式“互联网+”应运而生,出现了钉钉、企业微信、网络直播代购等众多线上方式,在多个领域、各个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3D技术的不断完善,融合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不断促进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终会让网络授课找到与现场授课具有同样效果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发展的表现
1.表现在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未来的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从教到教学再到学,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过程。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或手段。“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将参与课堂与感受课堂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学习,参与到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课堂中去。不同国家、地域的学校之间也能够通过音乐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声乐专业的意识。由于地理区域的限制,很多地区的艺术发展是不均衡的,甚至相差甚远,比如西部偏远山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少的教育资源,“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新模式的发展,恰恰解决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够亲自到达更为高级的课堂而造成的遗憾。只要有网络,学生坐在家中依然可以享受到国内外的教育资源,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正确认识,打开视野。马云先生说过:“艺术本身是需要感悟、体验的”,声乐教学也有它的特殊性,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形式显得与真正意义的声乐教学格格不入,声乐教学必须要学生们参与其中,切身的感受,感悟。注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在“互联网+”模式下实现的声乐教学的多样性以及声乐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们参与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艺术水平的提升。2.“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新形式的产生——慕课慕课,简称“MOOC”,是一种新型的以互联网作为介质的网络课程,慕课的形式最早出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提倡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全球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慕课属于一种“互联网”模式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它属于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在线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个巨大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的方法更加便捷以及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由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慕课被越来越多人们了解并且关注,我国一些高校现已开始采用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慕课与声乐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融合声乐专业教学的特殊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慕课的最大优势。慕课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声乐教学的发展又正因慕课的方式,得以推动教学创新新模式的发展,实现声乐教学与学习的多种可能性。“互联网+”模式以慕课形式开展的声乐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师教学范围的扩展,同时使得学生们学习的机会增多,学习的便利性增强,不再因时间空间上的局限而限制了开展学习或者开展教学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声乐慕课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们保存或者寻找到更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学习时间空间限制带来的不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学方法指导学习的目的,让声乐专业的学生们通过慕课声乐教学模式的学习,在声乐水平上取得一定的进展。3.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声乐学习进行实践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范唱、启发式教学以及学生二度创作的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解技术层面的发声技巧外,还应充分的引导学生对歌曲作品进行分析。演唱时,要深刻理解演唱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这是教师在“互联网+”模式下实施声乐教学的指导要求,也是对于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与实践的要求。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任何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都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实现,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与学习工作,更应注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不同的课堂,在不同学校之间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声乐水平,这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声乐水平,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于剩余课程以及自身声乐素质的重视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可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学生们实际爱好,为学生创造适合以及喜爱的课堂,落实关注每一位学生在互联网课堂中的参与,做到因材施教,课后通过网络学习带来的便利,扩展知识认知领域的边界感,不断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与实践。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也已经不适合当下“互联网+”模式的发展,继续不断探索互联网技术带给教育领域的作用,连接各大高校课堂内外,使得同学们能够接收更多的来自不同教师的知识传达,以及不同同学之间的知识经验分享,从而实现声乐教学的不断优化发展。
二、“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专业凭借网络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互联网+”全覆盖的同时也作用于声乐教学研究当中。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更多热爱的人加入声乐学习当中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社会需要了,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就在于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作出判断与分析,选择适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经济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增强,以及社会大众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其中,“互联网+”模式在教育领域被广泛采用。针对声乐教学的发展,“互联网+”模式也正处于不断进步与完善的阶段,其中要引起重视以及高度重视的方面是一些当前“互联网+”模式在声乐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学生们的体验以及参与感相对缺乏,对于课程的兴趣也不足以支撑学生重视该门课程的专业性学习,从而也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2.不足之处还表现在缺乏相对生动的展现、教师主要采用围绕课本或者选取部分网络声乐类补充材料结合到课堂上,就导致传统的网络声乐教学不容易完全融入声乐教学模式。3.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网络信号不均衡,有些地区或家庭的学生普遍反映,目前还有网络授课卡顿的情况,或是由于设备本身等原因,声音出现的相对失真等等,都有待解决。笔者认为需要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比如;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实现真正的村村通、户户通,让互联网进入每一个家庭,让网络的速度更快。4.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现在的很多APP都在追求用户体验,并在用户使用完后,进行后续的追踪评价,比如课后问卷调查及好评率等手段。学生到底有没有学,学习的效果如何,还是有的学生只是联网,心已经飞到了别的地方?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确实地把网络课程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互联网+”模式对声乐教学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模式对于声乐教学的发展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体验或者吸收到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知识,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更可以通过录屏的手段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的层面有三点好处,1.有利于声乐教学新方法、新方式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浓厚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的牢固性;2.对于教师们而言,在方便网络备课的同时,教师之间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相互联系,实现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经验的分享,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3.学校方面也可通过实时了解出勤率等较为全面的教育信息,通过互联网快速地做出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于自身发展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校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意识,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此次两会上,有代表专门提出重要提案,通过网络学习的过程,提升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让学生们知道,网络是用来干什么的,从而改变学生单一的认知,原先孩子们更多地认为网络是用来游戏、聊天、购物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下一步的任务,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在互联网+的学习中,能清晰地认识到,怎么样利用网络平台更好的学习、生活、科学研究,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互联网+”模式发展声乐教学新模式在我国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其优点和意义是通过实践能够直接得到的,同时要求无论是实施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接受教学的学生们,都应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大提升。未来随着互联网即使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更多的形式都将运用到教学当中,让教育更加便捷、更为有效。为了科学合理地将“互联网+”模式下的声乐教学发展好,还需要对声乐教学进行不断优化改革创新,从而真正促进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高鲲,陈超,师晶晶,赵军辉.“互联网+”视域下声乐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08):195.
[2]赵朦.互联网声乐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陈素娟,张瀚玉.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的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03):116-118.
作者:马宁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