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科技期刊编辑社会责任

时间:2020-08-14浏览:176

  科技期刊是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是科技成果交流的平台。当今世界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以科技和人才为标志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这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及社会责任。科技期刊编辑要与时俱进,转变转念,发挥主体意识,加强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促进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科技期刊编辑社会责任

  一、引领学术方向,促进百家争鸣

  科技期刊不仅要发表已经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应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而这些都是由科技期刊编辑完成或在其引领下完成的[1]。期刊的办刊宗旨是编辑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集中体现;期刊的栏目和选题策划是需要编辑主动深入开展的实践活动,以突出期刊特色,呈现学术发展前沿、引导学术科研究方向。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编辑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科技期刊编辑肩负着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使命和责任。科技期刊编辑要对学术信息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预见性和判断力,捕捉学术创新点、热点、研究难点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推出引导科技发展方向、服务科技工作者和读者的学术论文。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质疑、创新的过程。一种新思想、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形成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有时甚至会包含局部错误。科技期刊编辑应当在以学术为本的前提下,秉持学术民主的理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不同学者、学派阐述学术观点、交流研究成果的机会,特别是对与权威论点或与权威人士论点相反的论文,或者与编辑自身的研究思路不一致、有矛盾的论文,不能轻易否定,而是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对其中创见性的、先进性的学术思想予以肯定,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或错误,通过讨论和实践去解决。只有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鼓励更多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撰写科学性、逻辑性、辨理性俱佳的学术争鸣文章,才能推出越来越新的学术成果,形成学术热潮,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二、重塑文化自信,创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科技期刊能够弘扬传播优秀文化,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2016年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总量跃居为全球首位,但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及影响力依然较差,我国政府和学术的评价制度、人才评价制度存在“SCI崇拜”“中文期刊垃圾论”,中国科技期刊界及论文发表文唯SCI、EI收录马首是瞻,优秀科研成果大多投给了国外期刊。这种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现状阻碍了我国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传播和转化。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期刊强国为目标,发挥期刊的社会功能,传播充满自信的科技文化,展示自身文明成果,重塑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全国科技期刊编辑新的责任和使命。新的社会责任及使命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更新编辑理念,强化创新思维,构建新媒体发展思维,培养与“新媒体融合”相适应的综合业务能力,成为复合型编辑人才,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扩大用户服务的开放性,建立期刊数字化动态立体传播“学术自信”,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办刊之路,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把优秀论文发表在祖国的大地上,告别SCI崇拜,担负起重塑学术界文化自信的责任[2]。

  三、维护学术尊严,构建学术诚信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降低了学术期刊的公信力,甚至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科技期刊编辑是科研队伍中的一员,消解功利主义倾向,维护学术尊严,规范学术诚信是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技期刊编辑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导向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主动充分发挥主体捍卫科技论文的科学性,维护学术尊严。从我做起,强化道德自律,自觉克服由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而导致的编辑行为的偏离,严格审稿制度、严把学术质量关,捍卫编辑的独立性,真正践行好学术把关人和“守门员”的职责。坚持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坚持质量第一,自觉抵制学术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倡导优良的科学研究风气,重振学术道德,引领学术朝着正面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加强国际交流,构建相适应的中国学术信用制度,建立健全处置和防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的透明机制,创立一个公平、客观、科学、向上的学术环境。

  四、关注突发事件,及时报道

  长期以来科技期刊只关注专业内容,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敏感性。2003年针对SARS突发,《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快速行动,最先发表了《临床营养学有关专家对伴有营养不良的SARS患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自此,科技期刊编辑认识到了其应承担特有的社会责任。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快速行动,在很短时间内推出了一批批与地震灾害、震后重建有关的研究成果,对正确抗震救灾及普及地震科学知识,起到了巨大作用,体现出了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科学奉献精神[3]。2019年12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影响全球。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敢于担当,快速反应,主动出击,借助自身平台和优势,积极服务作者、精准策划组稿、快速审稿和出版,快速发表英文论文争夺国际话语权,进行有广度的医学科普宣传等,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这一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体现了编辑的社会责任[4]。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编辑在突发事件中的敏感性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期刊的时效性和自己的社会责任。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新闻意识,关注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从专业视角理性思辨,进行相应的选题策划,及时组织和出版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稿件,充分发挥学术导向作用。这不但是科技期刊编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也反映了编辑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五、结语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要提升学术素养,出版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学术文章,担负起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责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跟时代发展,提高综合业务水平,编发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稿件,创建世界一流期刊,打破SCI崇拜,提高文化自信。从我做起,强化道德自律,自觉抵制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维护科学纯洁、促进学术研究健康。面对突发事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及时有效的策划特色专题,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优秀家训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建设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