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主要包括中央标准版平台、金融服务、地方特色应用。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助力口岸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推广宣传、创新推出宁波特色版“单一窗口”、实现各监管部门的系统集成、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营模式等方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宁波国家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迅速、技术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服务国家、省市战略能力、丰富“单一窗口”的功能、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国内外口岸城市的互联互通、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提升路径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上海、福建在自贸区“单一窗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经验,新加坡、日本、美国、瑞典等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上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当前,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存在的问题、国际建设模式、区域比较研究、建设的对策建议等。黄建忠,陈子雷(2016)研究指出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地方层面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孙浩(2017)分析认为相对于新加坡,韩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系统架构、基本服务功能、运行模式更可以为我们带来借鉴意义。孙维潇(2017)指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维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在建设初期就该确定下来。匡增杰,孙浩(2018)研究提出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一方面要与国家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标准对接,另一方面要体现区域性,服务长三角各省市。史嵘(2019)指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涉及的部门多、协调难度大、顶层设计难以实践、与时俱进不足、安全问题仍需要关注等问题。于涛(2019)研究指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管理需要有企业的参与。孟朱明(2019)指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断完善与创新,实现与时俱进。王卫东,孙伟华(2019)指出地方特色版“单一窗口”能够提供特色服务,满足精准服务本土企业,应当作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顾佳晨,王宫(2018)研究指出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存在兼容性、同质性、同步性三方面的问题。
一、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情况及主要业务
(一)建设进展情况
宁波于2015年9月正式启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此后,功能不断丰富与完善,先后启动加工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被确定为第一批标准版货物申报试点城市、成功宁波启动加工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减免税业务落户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其详细的进展以及建设情况见表1。
(二)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
中央标准版平台具备12大功能,以及相应的68项应用服务。此外还有金融服务、地方特色应用。主要业务见表2。
二、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践成效
自2015年启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单日申报量已突破1.2万票,主要申报应用率提升至100%。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服务,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一)助力口岸提升通关效率
自从启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通关时间从两三天减少到半天,有的甚至减少到几小时,通关效率得到提升。2018年12月的进口通关时长已压缩至46.21个小时。加工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80%以上的业务可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实行免费申报制度,企业可以在报关的同时办理减免税业务。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每年就可以减少一百万元以上的费用。而全程无纸化作业,将使企业大幅减少专职关务人员,为企业节约了管理费用,预计一年能帮企业降低成本2亿元左右.
(三)实现各监管部门的系统集成
宁波海关与人民银行等16家发证机关实现系统和数据的对接,联合开发了船舶出口岸手续联系单系统。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作搭建了关港智能卡口。与16家发证机关系统对接和数据互联,实现报关数据的自动比对、智能验核;实现与25个部委系统“总对总”对接。
(四)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营模式
在宁波市政府主导下,发起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化运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提升了海关、宁波舟山港集团的积极性,也极大提升了跨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的互连互通,克服了跨部门沟通问题。此外,成立专业化的运营公司,更加专业化的运营宁波国家贸易“单一窗口”,减轻了海关等部门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运营工作灵活性。
三、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技术革新速度加快,为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进一步建设提升带来了挑战。
(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较快,需要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做到与时俱进,服务国家发展需要,为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宁波参与17+1合作等都需要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情况下,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外贸平稳发展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国际来看,贸易摩擦加剧,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为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技术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要
技术革新速度加快,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5G、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速。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技术支持相对落后,使用的技术往往会落后于新兴的技术,这一方面会影响口岸的整体建议,另一方面,就是新兴技术会对数据存储、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带来极大挑战。此外,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宁波无论是吸引互联网技术人才还是培养互联网技术人才都存在一定的劣势。
四、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的路径
(一)提升服务国家、省市战略能力
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与长三角城市的“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此外,立足地方,服务宁波参与“17+1”合作、宁波建设“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等。
(二)进一步丰富“单一窗口”的功能
要加强对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切实解决企业在使用“单一窗口”中面临的问题。要与时俱进,关注国际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比如在疫情期间可以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
(三)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加大互联网人才、团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打造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场景,促进全流程便捷通关和全领域风险管控,让“单一窗口”更加智慧化。
(四)加强国内外口岸城市的互联互通
国际上以及国内一些省市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收费制度上、贸易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政府机构间数据共享、数据保护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为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宁波要加强与香港、新加坡、日本、上海等相关口岸的互联互通,互相学习借鉴。此外,还要加强与宁波市内各有关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尤其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中东欧国家的互联互通,更好的服务宁波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
(五)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培训,提升工作效率,更好服务企业。加强对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让企业深入了解“单一窗口”的功能,熟练操作使用“单一窗口”。
参考文献:
[1]黄建忠,陈子雷,蒙英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蓝皮书(201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02).
[2]孟朱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J].中国对外贸易,2019(10).
[3]史嵘.进博会视角下苏州推进贸易便利化“单一窗口”建设的对策建议[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19(3).
[4]卢禹翱,康程皓等.中国区域性“单一窗口”对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以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例[J].中国商贸,2018(02).
[5]王卫东,孙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版的定位与优化发展研究——以中国(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践为例[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9(07).
作者:高聪 殷军杰 龙力见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