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通过研究现代建筑的简洁化、几何化的造型,寻找现代建筑的设计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女装中。将二维的几何图形转化为三维的几何效果,在表现形式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元素不仅可以作用在衣服的廓形上,而且可以作用在衣服的印花及其他细节上。建筑元素中,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造型在服装中的使用率较高,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其抽象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能够使服装更具时尚感。该文作者通过寻找现代建筑的特点,提出现代建筑风格对服装中的结构、工艺、印花和细节设计的启发,探讨现代风格建筑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
关键词:现代建筑元素;服装设计;创意面料
时装与建筑相同,皆是连接文明的纽带。二者的设计出发点是―致的,发展也有共通性。时装和建筑一样,在功能上都是为了保护身体,这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变时做出的选择。因此,建筑和时装在艺术语言上也是相通的,建筑工程与立体裁剪在艺术本质上没有区别。笔者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分析设计中建筑元素的形式美感,在总结服装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建筑造型的服装在服装界占有一席之地。服装的廓形、色彩、面料与印花是代表服饰语言的三个因素,而建筑的造型、色彩和材料是决定建筑语言的三个因素。时装中属女装最为突出,因为时装的受众群体多数为女性,她们的穿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因此,文章着重研究现代建筑在女装中的表达。
一、现代建筑风格在女装中的研究
从女性服装的角度看,人是服装设计的载体,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建筑物和女装是什么形状,都涉及尺度、虚拟现实和韵律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和女装设计的灵魂,归根结底都是结构。从色彩的角度看,女性服装强调追求色彩的第一印象,赋予女装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影响着建筑的光学感知和比例、艺术风格和周围环境的表现,以体现结构的稳定性和生命力。从面料的角度看,建筑的围护结构是建筑与能源、材料交换的外部环境的界面,是建筑的“衣服”。构造纹理作为人类皮肤的纹理,不仅是视觉表现,而且具有功能性和美学性。服装面料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面料的质地上。肌理的视觉效果不仅丰富了织物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动态的、创造性的表现主义,同时不失女性美。从印花的角度看,印花赋予时装丰富的外观效果,利用印花效果可对整个布局进行解构、塑型,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表达特有的艺术情感。在现代建筑中,光的应用如同女装的印花,为建筑增添了色彩与魅力。廓形、色彩、面料、印花赋予女装活力与表现力;对于建筑来说,同样如此。设计的对象要从单调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其个体化,同时要考虑整体效果。
1.时装设计界建筑风的起源及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时尚,如西班牙的宫廷时尚。当时流行的是圆形折领、迷你裙、巨腿和扇形高折边领,与之类似的建筑风格在几个世纪前已经表现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追求个性和时尚的多元化时代。建筑与时装有着新的结合和发展,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机性。在材料的选择上,当代服装设计师具有大胆、前瞻性的眼光,对于面料的选择并不局限于纺织面料,并以多元化的材料体现丰富而独特的肌理效果。在造型创造上,设计师挑战更大的空间,融合建筑、雕塑等美学理念,整合环保元素,在世界流行的大众化舞台上创造出一种“硬建筑风”。设计师庞廷·普斯认为,建筑就是时装的延伸,能够让创作者和使用者通过作品引起身体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共鸣,成为连接物质与精神的一条强韧纽带。
2.现代建筑风格女装的廓形与色彩
(1)极简对称Delpozo2017年秋冬女装秀,整个系列中常见的圆弧形廓形来自于MaxBill的作品——但是更令人感兴趣的,至少对评论者来说,在于设计师的作品如何与时尚领域的内涵相契合。一系列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圆弧形的廓形和极简又不失美学品位的样式,正代表了未来感的现代建筑风格。(2)不对称设计范思哲2014年秋冬时装秀十分强调时装的建筑美学,这也是近几年该品牌一直推崇的风格。这一季高级订制秀更是将不对称的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各种单肩、几何线条、不对称廓形、交叉、穿梭、盘绕的技巧纷纷在高级订制的华服上绝美上演。(3)现代建筑风格的女装色彩以范思哲2014年秋冬时装秀为例,现代建筑风格的女装色彩,为体现女性的美感,仍以单色系列为主,大多数运用黑白、纯色,给人一种大块面的整体感。若服装廓形复杂多变,纯色的色彩更能体现出衣服的层次感,直观地表达现代建筑风格女装的美感和韵味。
3.现代建筑风格女装的面料与印花
华伦天奴在2015年秋冬系列上运用较多的元素是现代与摩登。现代建筑黑白和几何元素充满张力,廓形极简又不失美感,衣裙整体以线条或黑白的块面组成,整体感很强,增强了服装的艺术感和时尚感,充满张力又极具魅力。而另外一些服装则是以拼接为特色表达出建筑墙壁与玻璃的融合美感,以印花为主。同色系的不同面料拼接,蕾丝的层叠与针织交融,简约与华美碰撞,整体颜色低调、稳重又不失时尚、优雅。蕾丝和针织上又秀上了几何纹样的花纹,融入了圆、线、点等几何元素。
二、现代建筑风格在女装中的表达
笔者通过前文对现代建筑造型、色彩和材料运用在服装中的论述,结合过往的服装案例,验证了现代建筑风格在女装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接下来是笔者以现代建筑为灵感,在“建筑结构”作品中对女装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实践和表达的过程。
1.系列概述
该设计的主题是现代建筑风格,通过借鉴现代建筑的简洁化、几何化的造型,从中找出现代建筑风格的设计特点并运用到女装中。笔者通过寻找大量的现代建筑图片,将二维的几何图形转化为三维的几何效果,并将其运用在女装的细节上。以建筑设计造型为基础,通过研究现代建筑中楼梯、条纹的造型,以建筑颜色和质感为元素,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元素不仅可以作用在衣服的廓形上,而且可以作用在衣服的印花和细节上。笔者试图将现代建筑风格融入服装,旨在展现它美丽的一面。
2.现代建筑风格在色彩中的运用
作品“建筑结构”系列中用到的颜色以黑、白、灰和粉色为主,除了常规的能良好地表现建筑几何风格的黑色和白色,灰色的色彩设计灵感来源于带有金属质感的银灰色。此类颜色能很好地表达建筑的质感和美感。粉色不仅能与黑、白、灰、银色相互契合而不突出,而且特别适合体现女装柔美、性感的属性,能中和建筑金属元素过于硬朗的风格,避免破坏女装的整体效果。作品“建筑结构”中衣服廓形用到的细节大部分来源于楼梯的几何感。笔者结合了几何镂空造型,以镂空为灵感,并将其作用于服装中,以体现女装的层次感;而以几何立体条纹为灵感,将条纹深浅不一造就的立体感运用在服装的细节处,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现代建筑和女装的结合。
3.现代建筑元素在面料改造中的运用
面料拼接与拼贴是该系列服装系列设计的主要手法之一,由面料拼贴、缝制、二次改造而成。面料的拼贴一直是服装界表达服装特点的一种经久不衰的手法,很适合在“建筑结构”系列的女装中予以应用。其中,将许多材质不同、色彩不同的面料拼贴后可以获得鲜明的现代建筑的风格效果。因此,这一手法在此次设计中得到大量运用。“建筑结构”系列作品根据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设计了两种面料改造,并将其贯穿在整个系列成衣作品中。面料的成分以纯棉、反光绸缎、PU材质为主。首先,面料改造的灵感源自现代建筑的外形。规则与不规则的现代建筑外形为笔者带来了灵感,打破了笔者对传统建筑的固定形象。大多数建筑外形多变、不规则,设计师常常运用十分抽象的线面艺术结合表达现代建筑的形象。因此,在面料改造中,笔者结合了许多现代建筑抽象、不规则的建筑外形,将现代建筑的廓形线条简化,留下其轮廓的块面,并在块面中填入金属色面料和粉色面料。其次,改造条纹面料。条纹图案平面图主色为黑、白、粉三色,通过二维转三维的设计思想,糅合了现代建筑条纹特点:不规则且立体。不规则体现在颜色不规则、穿插不规则上,并没有采用数码打印,而是采用了面料拼接的方法。第一种,将白色、粉色面料做成立体布条,布条裁剪好后,缝在以黑色为底色的一整块面料上,条纹可翻折,体现立体感。第二种,单独将白色面料和粉色面料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块新的面料。两种做法将不同的面料穿插在一起,赋予条纹印花图案不规则性和立体性,上身效果明显。
4.现代建筑元素在服装廓形中的运用
“建筑结构”系列的廓形灵感元素来自现代建筑的不对称几何镂空和极简对称的特点。不对称一直是现代建筑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充分用在了“建筑结构”服装系列中,衣服各个部位都有涉及和穿插,而对称的特点则运用在了服装的整体廓形上,可谓“规则中带着不规则”。这一设计理念贯穿整个服装系列。“建筑结构”系列的裙装多数以连衣裙为主。该系列连衣裙在大廓形的共同点上保持极简对称的风格,且廓形硬挺,或笔直或带弧度,建筑几何感十足。但是在连衣裙的裙身、裙边或裙角加入条纹型不对称细节、镂空或褶皱能够体现现代建筑的特点。
5.实践成果
笔者在“建筑结构”系列作品中选定了一款设计,该款式主要分为三件套:衬衫、半身裙和无袖长开衫。整体构思中,大廓型以现代建筑笔直的几何形为主,开衫的开合口在胸前不对称的裁片上,裁片灵感来自多余裁片的一侧上加上面料改造,而衬衫和半身裙则采用条纹元素的配合,充分体现出“建筑结构”系列“规则中带着不规则”的特点。
结语
在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后,笔者充分了解了建筑与服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借鉴多位设计大师对建筑风服装的创作灵感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创作,在服装设计中对建筑元素的形式美感进行了创意设计。笔者将建筑元素中规则或不规则的抽象几何造型搭配在女装中,使服装的廓形和印花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女装的时尚感倍增,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在女装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1]任红霞,李敏.服装设计中撞色的搭配要点.大众文艺,2012(13).
[2]贾敬民.感悟色彩.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2).
[3]张卓.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大众文艺,2013(4).
[4]潜铁宇,杨亚菲.广告撞色美学法则在视觉选择上的应用.包装工程,2013(6).
[5]杨楠楠.撞色理念在服饰中的应用与研究.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王芳华.艺术张力在美术中的形式表达.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黄栎达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