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际化项目被全世界视为国际化最佳的实践案例,欧洲的国际化作为一个战略进程始于伊拉斯谟项目。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体现在最初的伊拉斯谟项目到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及最新颁布实施的整合版“伊拉斯谟+”项目的发展中。学习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对我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欧洲;伊拉斯谟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动了部分地区高校的国际化,推动高校的国际化更上一个台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与现实间存在一定差距,学习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增添新内涵。
1伊拉斯谟项目沿革
1.1伊拉斯谟项目
伊拉斯谟项目由欧盟于1987年6月发起,该项目属于高等教育交流项目,该项目旨在加强欧洲高等教育质量,通过与第三国的合作,促进人与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伊拉斯谟项目主要包括高教机构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和语言课程、人员流动、课程开发、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主题网络、国际集中项目及其他辅助性措施。人员流动即欧盟成员国内的大学生可以到其他成员国的大学进行学习,欧盟对其进行资助和奖励。学分转换系统旨在为欧盟成员国内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便利,使出去交流的学生在其他国家修的学分、学历在回到本国后同样适用、相互承认。这为欧盟各成员国大学间人员流动提供便利,学分转换系统为伊拉斯谟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1]
1.2伊拉斯谟世界项目
伊拉斯谟世界项目于2004年开始实施,该项目在之前的基础上深化欧盟与非欧盟国家的互动,目的是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发展国际合作能力。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分为两期,第一期在2004—2008年期间完成,第二期是2009—2013年期间完成,相比较第二期的项目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除教师外,主要的人员流动由本科生扩展到硕士和博士,人员交流层次扩大,并且在奖学金和研修金等方面的科研资助力度方面有较大提升。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包括开设伊拉斯谟世界硕士课程、提供奖学金及相关保险、建立与第三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开辟窗口计划等。
1.3“伊拉斯谟+”项目
“伊拉斯谟+”项目是欧盟委员会于2014年整合2007年至2013年期间实施的终身学习计划、青年行动纲领、伊拉斯谟世界项目等的成果。[2]从2014年到2020年,该项目持续7年,每年邀请组织申请资助,开展有创意、有价值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欧盟成员国的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项目,旨在使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和青年工作现代化,包括学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青年教育。“伊拉斯谟+”项目主要由三个关键性行动和两个辅助性行动方案组成。三个关键性行动是促进个体的学习流动,开展成功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政策革新;两个辅助性方案是让·莫内行动和体育运动方案。
2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2.1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在欧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在开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中,主要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互助和交流,随着欧盟政策的调整改变,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合作主体开始趋于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增强同第三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互助,增强同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现在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高等学校间,也包括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满足了更多人的需要,也使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欧洲,国际化战略是从伊拉斯谟项目开始的,该项目成为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榜样和动力,博洛尼亚进程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但实际上,即使是在国际化实践最好的欧洲,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欧盟国家众多,不同国家对于国际化以及项目的参与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相对来说西欧国际化水平较高,南欧特别是中欧和东欧面临着重大挑战。
2.2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
国际化是“有意识地在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实施过程中融入国际、跨文化或全球因素,以提高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教育和研究质量,并对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这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国际化必须变得更包容、更少精英化,在方法层面不是主要关注流动性,而是更多地关注课程和学习成果。外出交流访学需要成为国际化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确保所有人的国际化,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流动。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关于未来的方案设想是出现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其毕业生将能够作为欧洲的全球公民和全球专业人员作出有意义的贡献,使欧洲不仅能够更好地竞争,而且能够更好地合作。[4]包括欧洲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战略仍然主要集中于流动性、短期或长期经济收益、征聘或培训有才能的学生和学者,以及国际声誉和知名度。这意味着仍然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将这些方法纳入更全面的战略,其中更加重视作为提高教育和研究质量手段的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和学习成果。
3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启示
3.1拓宽教育领域,完善合作项目
我国高等教育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内向”型和“外向”型高等教育国际化。[5]内向型是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通过向国外学习知识、文化、高等教育模式和规范的过程。外向型是指将国内的知识、文化、高等教育模式和规范引进世界的过程。我国当前的外向型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有三个维度:孔子学院、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援助、政府发起的高等教育层次的国际招生。但目前我国的战略目标与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对外交流方式和项目过于单薄,除了“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之间进行合作之外,还可以与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扩大教育领域。优化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在推广汉语和中华传统文化之外,要发挥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可以根据当地或者市场的需要,建立地方特色专业,促进国际化的进程。
3.2增加经济投入,建立奖励机制
在伊拉斯谟世界项目中,资金投入持续增长,第一期投入4.54亿欧元,第二期投入高达9.3亿欧元,巨额的财政支持确保了项目的开展和成功。在确保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要注重保障资金流。“伊拉斯谟+”项目确保了每个进行交流的学生都有奖学金支持,而且有完善的保险,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经费问题。我国也应该对国际化人才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例如提供奖助学金、对于学成归来的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启动基金等。确保出去交流的学生在就医方面、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创建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
3.3完善交流政策,做好政策支持
从伊拉斯谟项目到伊拉斯谟世界项目,自开始实施之时就不断颁布政策来保障实施,例如《里斯本公约》《柏林公告》等。虽然我国举办过关于“一带一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交流方面的政策并不完善,经济和政治日益成为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关的国家政策的关键动力,而学术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性却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增加。应该制订专项培养计划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保持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素琴,胡丽娜.从“伊拉斯谟项目”到“伊拉斯谟世界项目”:欧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4):36-40.
[2]ErasmusProgrammeGuidefor2014-2020[Z].EuropeanCommission,2017:6.
[3]李英.“伊拉斯谟+”计划:欧盟高等教育政策新进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2):89-94.
[4]HDeWit,FHunter.Thefutureof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inEurope[J].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2015,83:9073.
[5]Wu,H.,&Zha,Q.Anewtypologyforanalyzingthedi-rectionofmovementinhigher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2018:1-19.
作者:刘思琦 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纯母语研究员提供语言服务
多数据库查论文重复率,附降重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审稿,附修改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根据您的预期推荐期刊
联合国外同领域研究员,确保专业的指导
签订服务合同,您的信息与权益安全有保障
高效、严谨的学术服务,确保服务有品质
协助服务并非替代式服务,不破坏学术诚信
提供全地域、全学科的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