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教师美学素养提升策略

时间:2020-05-15浏览:275

  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情感,是教师美学素养养成的关键要素;美的气质和言行举止是教师美育主导作用的直观体现;教师应具有符合美学规律的教学艺术,也要有反思精神和创新研究能力。教师美学素养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教师缺乏美学及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美育实践体验、教师对美学及美育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教师美学素养提升途径和策略包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感和道德情操、提升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注重实践体验和反思。

教师美学素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教师美学素养;提升策略;美育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中也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美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美育在我国教育中具有同德智体劳一样的重要地位。早在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个论述是我国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基本定位及指导思想。美育不只是美学教师和个别学科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推卸的责任,美育要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否贯彻好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全体教师美学素养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提升所有教师的美学素养,是目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而又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美学素养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美学素养是在美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人文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引导人追求美好事物的价值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是教师完成美育任务的前提条件。狭义的美育通常指审美教育,即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而广义的美育则指美的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学现象,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的培养人热爱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1]。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好美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追求美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美的理想信念,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开展美育活动的美学修养。教师美学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首先,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情感,是美学素养养成的关键要素。教师要以美育人必先以美律己,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同时,要具有高尚的政治情操,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关爱自己的学生,明确教师的职责,遵守教师职业操守,工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教师的审美价值观决定美育的价值导向,决定学生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情趣。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职业情感,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互动和美的共鸣,才能在教师对美的呼唤与学生对美的渴求之间形成美的共振,促成美育目标的实现。其次,教师美的气质和言行举止是教师美育主导作用的直观体现。美存在于生活之中,学校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美,关键是教师如何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知美。教师的榜样性和学生的模仿性是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始终的基本特征,所以教师言行举止和形象气质的魅力,是美学素养的直接体现。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严格的自律和榜样的力量。教师要具有亲和力,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还要具有气质魅力,能让学生肃然起敬,自觉向教师看齐[2]。所以教师行为上的自律、言辞上的严谨、气质上的修炼、人格上的魅力,都会内化为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外在美育行为,也是最直接的美育手段和最有效的美育途径。再次,教师应具有符合美学规律的教学艺术。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更多的关联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美学素养的提升。因为教育是美的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美,学科知识的美,尤其是教育氛围的美。优秀的教育教学不仅会给人美的享受,更会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思维能力的拓展,所以教育教学的美就体现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最后,教师要有反思精神和创新研究能力。教师的美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在具体的美学学习和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的,需要具有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反思精神。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中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完美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造美、发现美、展示美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美育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研究的渐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心灵感应、相互信任、传递接受和领悟提升的过程。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提升,既是教育科学发展规律,也是教育艺术提升规律,更是审美教育不断完善的规律。

  二、当前教师美学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想提升美学素养,不但需要学习美学理论、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要形成正确的美育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美育价值和美育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教师的美学素养,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难以真正实现美育目标。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教师缺乏美学及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我国高校尤其是师范教育没有把美学当成必修的通识课程,而是当作个别专业的专业课程。除了文学、艺术类专业出身的教师之外,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过美学,教师继续教育也很少关注对美学知识及美育理论的培训,导致大部分学科教师对美学知识或美育理论没有基本的了解。如果不解决教师缺乏美学和美育知识的问题,也就谈不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主动地按照教育教学内在美的规律来设计教育教学审美方案,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价值观的教育了。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美育实践体验。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均有理解美学意义和提高审美情趣的美育目标,但没有一定美学素养的教师是无法按照美学知识和美育理论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些教师,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师,片面理解美育活动,把美育孤立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外,认为美育只存在于文学艺术类学科中,这样必然缺少审美情感体验的设计和实践。不能把美学及美育理论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就很难体现出来,这也是当代缺少“大教育家”的原因之一[3]。再次,教师对美学及美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因受到一些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很多教师忽视美育,认为其可有可无。实际上,美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美学素养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以及人格完善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积极学习美学和美育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自觉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三、教师美学素养提升途径与策略

  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策略,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美学素养。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指导方针。教师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树立科学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正确价值观,才能保证自己的美育活动具有正确的方向性[4]。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始终充满正能量,坚持正义、崇尚科学、鼓励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明辨美丑是非、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关注祖国的前途和整个人类的命运。第二,提升个人素养,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感和道德情操。教师自身的形象、气质、情怀和修养是教师美学修养的客观真实反映和美育水平的客观基础要素。教师要珍爱自己的职业,以高尚的教育情怀来发自内心地喜欢学生,充满教育事业的崇高感、神圣感和自豪感,这是教师提升美学素养、有效开展美育活动的最重要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要仪表端庄得体、服饰朴素大方,要为人心胸宽广、自尊自爱律己,要充满生活热情、工作中爱岗敬业,要语言文明幽默、举止优雅有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美的生活态度、美的自律人格和美的理想追求,才能乐于将美育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认知美和创造美。同时,学生重要的特点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因此,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美育魅力,这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第三,学习美学和美育理论,提升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很多教师在美学和美育理论、美育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存在着理论空白。要改变这种现状,各级各类教育培训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教师美学素养提升的主体责任,在各类进修培训和校本培训计划中把美学素养的提升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树立使命意识,提升责任感与紧迫感,加强对美学知识和美育理论的自觉与自主学习,并将其自觉融入教学实践,从根本上解决提升自身美学素养的问题[5]。第四,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为美育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学科文化视野和美学视角,是进入审美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机械化和功利化的学习中,教师忽视自身职业情感的投入和美学素养的提升,师生和家长只重视分数的高低和机械性的训练,视知识学习为猎取高分数的手段,视高分数为考上更好院校的阶梯,视更好院校为就业的敲门砖,至于人文素养、文化传承和审美情感等,通通被忽视了。这既割裂了知识获取与人格塑造的有机联系,也同素质教育的初衷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格格不入。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掘、探索科学美,有利于自觉地运用美学和美育的观点启迪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为追求科学美进行探索,将机械性的学习转化为自觉的学习探求活动,形成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第五,注重实践体验和反思,提高实践指导与创新能力。美学知识和美育理论的掌握和提升是一个不断总结反思和实践提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最好的办法是坚持自觉地、长期地在工作岗位上和教育教学中努力实践,把教育教学活动和审美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美育感知力和洞察力,逐渐在学习和实践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去考虑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还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学科原理来设计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过程,更会从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节奏、方法策略及语言行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审美体验,收获审美情感,激发学习热情。教师也会不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地掌握美育方法,挖掘学科更多的审美元素,自觉运用美学知识和美育理论去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中,美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不断学习美学知识和美学理论,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改变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爱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审美教育和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反思、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并将其自觉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时代赋予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斌.教师美学素养的理论建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3-144.

  [2]年仁德.论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29-31.

  [3]向帮勇.对我国教师美育修养的分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51-54.

  [4]刘彦红.大学教师加强美学修养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2(6):73-74.

  [5]苏志宏.论教师的美学修养[J].北方论丛,1998(5):102-105.

  作者:姜源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技能 下一篇媒体工具如何推进农村小学教育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服务内容

如果您有自己的问题
点击这里 直接找学术顾问沟通

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