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药学干预对雾化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

时间:2020-03-30浏览:128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接收的呼吸道疾病患儿90例,将接受常规治疗的45例设为A组,将临床药学干预下接受治疗的45例设为B组,比较2组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B组符合适用证、配伍正确、剂量合理、用药疗程合理所占比例均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A组的20.00%(P<0.05)。结论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过程中采用临床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药学干预对雾化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

  【关键词】临床药学干预;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合理用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儿科临床治疗呼吸道炎性反应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疗效、安全性高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儿科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雾化吸入疗法是当前临床治疗儿童哮喘的主要给药方法,部分儿科医师对雾化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糖皮质激素滥用或错用情况,降低了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若长期滥用雾化药物甚至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通过药学干预减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错用、滥用等现象,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2]。基于此,本文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接收的呼吸道疾病患儿90例,将接受常规治疗的45例设为A组,将临床药学干预下接受治疗的45例设为B组。A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4(4.36±1.64)岁;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8例,支原体肺炎11例,哮喘8例,其他呼吸道疾病8例。B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16(5.42±2.03)岁;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5例,支原体肺炎13例,哮喘11例,其他6例。本研究在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同意后开展,且所有患儿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入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与《儿科学》第8版中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均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开展治疗。排除标准:患儿均已排除存在手术史者;合并有癫痫疾病者;合并有呼吸道器质性疾病者。1.3方法A组按照传统流程治疗和护理,即为患儿开具用药处方,提醒患儿家长严格依据处方内容接受治疗,未实施临床药学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1)培训。对医师、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每个月至少进行1次培训,每次30min,内容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的适应证、药物作用机制、给药技术及适用的范围与优缺点、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具体的配伍禁忌以及雾化器正确使用方法等。(2)严格医嘱审核与监督。临床药师应对医师的医嘱进行严格审核,确认处方是否符合适用证、配伍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合理以及用药疗程是否合理,发现用药不合理现象立刻沟通纠正。(3)现场指导。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家长正确用药,教会家长正确使用雾化器,有痰及痰多患儿需告知护理人员帮其排出痰液;应注意雾化前,先将患儿口腔与鼻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且确保雾化前1~2h未进食,以免引起呕吐,雾化时患儿取坐立位、半坐位或者侧卧位,确保吸入效果;雾化时间每次15min;若患儿哭闹或者口鼻发绀禁止实施雾化治疗,雾化治疗后应将患儿口鼻周围雾水擦净。(4)不良反应处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对于发生口腔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者,定时对其进行口腔护理与对症处理。1.4观察指标比较2组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情况,项目主要符合适用证、配伍正确、剂量合理以及用药疗程合理;统计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情况干预后,B组符合适用证、配伍正确、剂量合理、用药疗程合理所占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A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哮喘等,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类儿科疾病主要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但传统的药物治疗起效较慢,故雾化吸入治疗以其见效快、药效高、用药剂量小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特别是幼儿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为儿科喘息性、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3-4]。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作用机制:临床上将其分为经典途径与非经典途径,其中经典途径主要指激素和细胞浆内的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后,转运至细胞核内,并对其核酸转录产生影响,发挥出较强的抗炎效果[5-6]。而非经典途径则是指糖皮质激素和细胞膜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后发挥药效,在短短数分钟内可发挥药效,患儿机体在吸收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后,可经由呼吸道与消化道2条路径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当前大部分的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在进入机体肺部后,几乎不会被代谢,更不会失活,可直接由原型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发挥药效。临床药学干预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并符合以下几项原则:(1)患儿的病情与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适应证完全符合[7-8];(2)药物使用方案合理,无配伍错误,用药疗程与剂量均合理;(3)雾化器使用方法准确;(4)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并通过强化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确保药师的专业权威性,通过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知识培训,让临床药师充分了解雾化药物的适用证、配伍禁忌以及最佳的给药方式;通过严格的医嘱监督与审核,确保临床医师开具处方的合理性与规范性;通过现场用药确保雾化器的正确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9-10]。本结果显示,干预后,B组符合适用证、配伍正确、剂量合理、用药疗程合理所占比例均高于A组,且B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综上所述,临床药学干预应用于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肖军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对策 下一篇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对冠心病的影响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