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策略

时间:2020-03-20浏览:17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潇河产业园太原起步区作为山西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的重要抓手,开展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材料资源利用、绿色施工管理、绿色运营管理等专项研究工作。其中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控制是源头和基础,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管理的指引,对全过程把控绿色建筑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策略

  [关键词]潇河产业园太原起步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1概述

  潇河产业园太原起步区采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空间组织模式以及低冲击的开发建设模式,拟打造“创新智造引领核、绿色活力示范区”。加快起步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对科学引入绿色建筑相关的新理念、新规划、新技术、新资源和新材料,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生态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专项研究工作包括气候与场地研究、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能源高效利用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以及室内环境优化研究五个方面。

  2专项研究

  2.1气候与场地研究

  2.1.1热岛效应控制结合太原市起步区的地理环境特征,适当增加绿化覆盖率,通过合理、科学组织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分布,尽可能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起步区内部硬化面积,增加透水地面面积,充分利用实际地形特征,在保持原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功能。鼓励通过绿化方式增加绿化降温效应,如加大建筑屋顶绿化面积、增加墙面垂直绿化面积等。鼓励采用高反射屋面,通过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增加起步区整体防热功能。潇河两岸、真武路北段至北格西路南段区域绿化条件较好,宜合理配置本地植物,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公园室外场地设计时可多考虑设置景观小品,如遮阳棚、花架等遮阴措施,进一步降低热岛效应。其他区域内的民用建筑及工业项目内的办公、研发、生活服务等配套建筑,具备条件的,可通过外墙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的方式降低热岛效应,鼓励采用浅色铺装、高反射屋面,增加起步区整体防热功能。2.1.2场地风环境设计为了适应太原市寒冷地区气候环境条件,降低建筑能耗,营造适宜的场地风环境。应从被动式与主动式两方面考虑适宜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策略。从建筑群体布局角度,建筑南北向布置,使建筑南侧在冬季接收太阳辐射。高层建筑可以形成风影区阻挡冬季的寒风,保证建筑内部不受寒风侵蚀。夏季主导风向的建筑群布置适当拉开距离,避免顶棚效应,确保建筑之间的风环境流畅。或者利用高层建筑的下冲效应,扰乱场地风环境,实现建筑之间的空气流动,在夏季带走周围的热量,达到优化的目的。2.1.3海绵城市技术太原起步区海绵城市建设以“蓄、净、用”为主,“渗、滞”为辅,充分考虑“排”的条件。优先保护和修复水体的自然蓄滞功能,配合雨水渗透、雨水净化和利用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以达到径流总量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的要求。适宜太原起步区建设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湿地、植草沟和雨水罐等。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低影响开发要求规划建设雨水系统;推广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绿化技术。小区室外步行道、停车场应采取透水铺装。办公楼、学校、医院和商业综合体等各类大型公共项目建设,要率先践行生态优先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和下沉式广场。工业厂区根据实际情况鼓励采用透水铺装、建设下凹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并建设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设施。2.1.4交通网络与公共设施采用大、中运量的公共交通覆盖主要公交客流走廊,用公交专用道覆盖次要公交客流走廊,用多种形式的常规公交消除公交覆盖盲点,形成多方式协调、功能层次分明、网络布局合理、换乘衔接方便、低碳智慧的公交网络体系。起步区内道路合理规划设计,公共交通500米全覆盖,合理配建充电桩。

  2.2建筑生态设计

  建筑设计应将本地传统民居生态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并融入中国本土元素。山西民居不仅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营造和协调,并且注重于大自然环境的协调,这正是生态化设计的初衷。表1提取了传统民居的绿色要素。

  2.3能源高效利用

  近年来,太原市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并将此作为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主要在浅层地热能、太阳能、污水源、深层热水源四个领域进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2.3.1浅层地热能根据《浅层地热能勘察评价技术规程》对山西省各地市的岩土勘察进行评价,太原起步区位于小店区与清徐县交界处,较为适宜开展土壤源热泵技术应用。与水源热泵相比,虽然土壤源热泵初投资更大,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且不抽取地下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建议在起步区内对土壤温度进行详细勘察后,可在适宜区域内对土壤源热泵进行推广应用。2.3.2太阳能太原起步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属于三级地区最高水平,接近二级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根据太原市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行公共照明和并网发电、应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供应生活热水,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适宜在太原市建筑中大力推广应用。2.3.3污水源太原起步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差,不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潇河水流量较小且呈季节性波动,地表水源热泵也不易推广。因此,在现有的热泵系统中,污水源热泵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在起步区内局部建设污水源热泵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地应用污水源热泵技术。2.3.4深层地热能太原市深层地热资源丰富,起步区内应以清洁取暖为契机,从邻近的地热能产区引入地热水,规模发展地热供暖。在“取热不取水”的指导原则下,宜采用“采灌均衡”、“间接换热”或“井下换热”的工艺技术。

  2.4非传统水源高效利用

  自建中水和雨水站的形式利用非传统水源,均存在建设费用较高、运营维护难度较大的问题。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最佳途径是充分利用市政中水。由于潇河产业园区位于太原和晋中两市南侧,紧邻太原晋中两市的污水处理厂,有着天然的利用中水资源的优势。太原起步区长远保持水量供需平衡,必须充分利用市政中水。建议进一步完善中水使用立法与管理、加强起步区雨水收集,提高工业企业中水重复利用效率、实施污水资源化。2.5室内环境优化2.5.1可调外遮阳建议居住建筑、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主要使用空间的东西向外窗考虑设置可调节外遮阳,天窗设置遮阳设施,以减少由于太阳辐射带来的室内空调能耗的增加。2.5.2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在集中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机组设置板式初效过滤和电子式净化装置可有效去除PM2.5及其他空气污染物。在自循环使用空调系统设置电子净化器、高性能风机,可确保室内空气充分、高效的循环净化处理,并配活性炭过滤装置,去除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此外,为节约空调能耗并监控室内空气品质,空调风管可考虑安装CO2、甲醛、TVOC、PM2.5等指标的监测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节或反馈。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促进环境优化及人体健康。2.5.3先进适宜的采光技术在建筑的高窗位置采用反光板、折光棱镜玻璃等措施,将更多的自然光线引入室内,改善室内自然采光,形成均匀和稳定的照度。同时可采用散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采用导光管、下沉式院落等措施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

  3结论

  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按照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要求,进行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在绿色建筑等专项领域做出示范,提升整体发展品质,创造宜居宜业、产业创新、生态科技领先的城区。

  参考文献

  [1]王露.浅谈中国传统民居的分类和保护[D].重庆大学2002.

  [2]张晓丽.晋北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和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作者:臧倩 吉淑敏 傅小里 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生态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的作用 下一篇管道焊接质量分级管理策略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