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是高等海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药学实验室毒性化学品种类较多,使用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接触机会较多且管理分散,使实验教学中发生事故的风险很高。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人员的管理机制缺陷、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危险化学品使用存储和废液处理的规范性较差等问题是安全隐患,提出完善健全实验室教学安全管理规范,提升和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和监管力度,寓学生安全教育于实验教学过程之中,探索实验室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海洋药学;教学特点;化学品;安全管理
“双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专业,一流的学科专业需要配置一流的教学实验室。海洋药物专业是新兴的海洋学科专业,为新一代海洋科技研发培养基础性技术人才。相较于生化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因其本身具有的操作性,在巩固知识、激发求知欲、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重要的培养依托——生化实验室,却是高校教学安全隐患多、教学安全问题易发的关键节点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海洋药学生化教学实验室有很多贵重实验设备和危险实验材料。实验室储备的用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各类化学药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高制毒性和腐蚀性。如果在管理或教育教学(或科研)过程中防范不当,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生物以及化学危害,甚至人员伤亡的风险。笔者以高校海洋类专业生化实验教学安全问题为主线,探讨并提供为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高水平实验室的思路和策略。
一、海洋药学专业生化实验教学安全风险
(一)海洋药学专业生化实验教学与危险化学品、理化环境的安全风险分析
1.规章制度不完备我国很多高校实验室硬件设施的配置都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教学及管理人员在结构和能力水平上却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差距。很多高校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受重视,实验教学及安全管理也缺乏完善的机制,实验教学人员在培养、考核、奖励以及评价体系中都有待改善。[1]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仪器在实验教学使用过程中,由于维修和保养不到位,常常出现报废、闲置等令人痛心的现象,加大了实验资源的浪费。2.教学模式需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实验教学教师偏重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偏重于按照老师讲述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较少互动,学生较少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因此,生化实验的大部分实验教学课的课前准备没有学生或任课教师参加,都只是由相关实验员准备。这一实验教学特点导致学生对化学试剂的性质、配制方法,实验仪器的调试等重要实验安全环节很陌生。实验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大多分属不同教师担任,各自之间的教学方式不同,从而为实验教学过程埋下了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占主流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背后,是保守的实验教学安全观在作祟。在这种以不出教学安全事故为目标,尽量减少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反而麻痹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加了实验教学事故的风险。3.药品管理不规范海洋药学生化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较多,不同的实验药品具不同性质,大多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按照GB13690-19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害品以及腐蚀品。[2]如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极易对实验人员、实验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各类细菌或病毒存在人畜共患特性,若操作不当直接接触到,易发生人员感染。此外,大量有毒气体若暴露在外界,人员吸入会造成急性中毒等现象。环境中大量易燃气体等泄露在外面,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生化实验室中所进行的实验大部分需要在高温、高压、真空、高转速等环境条件下,危险源较多。[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因为试验工艺不成熟、反应可变因素较多,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室高危性和意外事故不可预知性。
(二)实验教学过程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风险分析
高校生化教学实验室管理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部分高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安全性上的管理制度仍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4]例如,不少师生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生化实验操作管理中,缺乏责任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对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配置度低,实际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专业知识基础参差不齐。[5]在生化教学实验室初始的采购环节中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采购环节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计划,流程较为繁琐,大多为统一的专门性采购。采购渠道多,参差不齐现象层出,库房消耗程度无法掌握等。在生化教学实验室中,存储环节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存储环节中,目前很多高校由于资金短缺,生化教学实验室药品库以及实验用房都较为紧张,生化药品的随意堆放,危险药品没有分类存放,也没有专门的药品库房,专业设施设备缺乏,定期检查措施不到位等。上述管理制度上不到位,也为生化教学实验室管理安全埋下了事故风险。
(三)生化实验教学药品及废液处理安全风险分析
在实验教学中,尤其是本科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由于实验安全意识的缺乏以及各任课教师教学疏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对废液不知如何处理,很多情况下都直接倒入水槽中,实验药品以及生活垃圾也是直接混合处理,导致实验药品的浪费,后期实验操作结束后,实验废液的不规范倾倒等,不仅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隐含着极大的环境和人员危险。生化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大多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药品,部分高校生化实验室考虑时间与工作的紧迫性以及成本的限制性,存在很多废液都直接交由污水厂统一处理等情况[6],由于生化药品特性的差异性,统一处理并不妥当,会造成环境与人员的危害。
二、保障海洋药物实验教学安全对策
(一)完善健全实验室教学安全管理规范
首先,将实验教学工作置于学校专业建设的关键地位。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以教学安全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管理目标。其次,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保障师生以及其他实验人员教学、学习和科研环境的安全。制定海洋药物专业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准入手册、安全实验人员手册、危化品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处理方案等,是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头等任务。当前各高校生化实验室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或者科学的管理做法难以推行的地方。因此,新建海洋药物专业生化实验室要根据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以及在现实管理中出现的困难与不足及时总结。根据学校生化实验室过去管理经验,新建海洋药物专业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该首先保证实验室各试剂药品的科学分类、储藏、使用,以及废液处理的严格制度化。其次,注意保证实验室实验环境的稳定。实验室必须做到清洁,避免尘埃影响实验过程,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温度和压力控制或易燃易爆挥发性气体的使用,要做到严格控制和监督以避免出现不可预知的意外实验事故。
(二)提升和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和监管力度
随着“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的开展,对实验室(包括海洋药学生化实验室)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相关高校应加强对实验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了解实验室基层岗位职责情况。深入实验教学过程中,科学规划实验教学人员岗位,从体制上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鼓励实验人员参与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安全操作、维修保养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支持其参与各大院校及社会组织的实验教学研讨会,不断提升实验人员自身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升高校整体实验素质。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专业训练以及考核、复核等,高校实验教学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来调动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过程的监督力度,严格要求实验人员履职尽责。
(三)寓学生安全教育于实验教学过程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实验教学的数量的积极性,既提高学生发现专业问题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也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教学安全性问题。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实验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丰富实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安全。为此,建议实行“学生安全培训合格准入制度”。即加强学生安全培训,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知识考核,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具体而言,在前期实验准备过程中,实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仅做到实验材料的精确准备,也要详细阅读并熟悉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熟知实验设备的安全使用,必要时还需掌握设备基础维修维护技能。总之,“学生安全培训合格准入制度”,是将安全教育有效寓于实验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保证每个海洋药物生化实验室的教师、实验人员,尤其学生等,使他们掌握了必备的专业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探索实验室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网络信息化能极大解决上述实验室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物联网依靠RFID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7]因此,在海洋药物生化实验教学中,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状况、物品、药品管理和信息交流,实现人—物之间的高效交流和管理。在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上,作为初始环节的各类设备、药品、化学品的采购,仍存在很多的隐患,物联网能够利用大数据信息,根据高校海洋药物专业师生的实验操作习惯,进行实验采购、使用和处理的优化。同时简化程序,缩短采购审批流程。在药品、试剂等化学品安全储存上,可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药品储存的实时监控,根据国家标准建立标准化药品库,对不同生化药品采用不同储存方式,对废液处理做到分类科学化处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做到数据及时更新记录、传输和处理,也能方便地实现历史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处理,有助于掌握药品、废液状态变化的趋势。物联网还可实现实时追踪,能够实现药品和废液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处理,全方位及时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管理上,物联网可通过建立监测中心、生化品公司、消防、医疗救援、政府管理以及其他各高校等各部门的互联平台,将监测中心的信息数据与各个部门实时共享,提供完善的监控、管理和应急救援功能。通过物联网多方位的联系,能够将海洋药物生化实验室与其他相关各高校联系,对于构建整个高校生化实验室安全规范化网络系统有极大帮助。同时也在物联网基础上开发APP,实现个人通过物联网系统,进行远程动态监控,有利于实验教学高效的安全管理。
三、结语
海洋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安全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保险”。从事海洋药学生化实验教学的师生,应该把实施实验室教学安全意识和管理工作放在首位。首先,要健全各环节规章制度,规范采购审批环节,做到负安全责任的人员分工明确,责权利统一。其次,科学引进和培养实验教学人才,优化实验教学队伍人员结构,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教学与技术人员的素质。第三,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平衡验证性与探索性实验教学的比例,在打造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人人抓安全、管理安全的全员实验教学安全体系。第四,充分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做到海洋药学生化实验室管理安全的全过程、全链条智慧化,实现统一高效的教学安全动态管理,打造具创新能力、管理到位、特色鲜明的海洋学科新型一流实验教学平台,为今后涉海高校的新兴海洋专业长期、稳定、科学、绿色的发展奠定实验教学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83-286.
[2]陈天明.高校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开放管理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2018,19(4):148-149.
[3]杜云翔,吴福根,刘贻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实验室安全周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9-282.
[4]樊友,张鹏友,程贵刚.新形势下高校化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8(2):234-236.
[5]蒋白桦,索寒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化品物流应用平台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31(10):1271-1274.
[6]姜珊,林燕,闫永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45-47.
[7]许燕珍,李楠.高校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建设[J].高校实验室工作探究,2015(3):99-100.
作者:吴小凯 陈琳 金海晓 单位: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院 宁波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