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

时间:2019-09-18 浏览:234

  淮安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对开发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在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上存在着许多优势,比如地理、人才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劣势,也存在着来自周边地区,尤其是苏南的威胁,不过现阶段的形势对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有着非常有利的机遇。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一定要发挥优势,利用机遇,克服困难,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

  关键词:淮安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培育;SWOT

  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行政管辖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在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现在,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也要抓住这个的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情况,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

  1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优势

  1.1地理交通优势

  淮安是苏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目前淮安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以淮安为中心,在100公里半径范围内辐射人口达到2000万。在“十三五”期间,淮安已形成以公路、铁路、航路、水路为主结构,“四路”联动、四通八达的全方位交通网络。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位于淮安市区东侧,东接淮安区,西邻清江浦区,北与淮阴区接壤,随着淮安东扩南联的快速推进,当前已然成为淮安城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

  1.2吸引人才优势

  淮安市的人才优势也很明显。淮安市现有六所高校,分别是三所本科院校——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淮安分校;四所大专院校——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其中除了淮阴师范学院没有在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以外的其他六所高校都在经济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另外高教园区还有淮阴商业学校,这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院校,在淮安经济开发区还建有淮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院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为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了引进人才,增强创新,加强了与淮安高校的合作,比如留创园与淮阴工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园区企业可无偿使用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高校还提供必要的科技咨询及人才培养基地。

  1.3政策优势

  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在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这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政策支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了鼓励自主创新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1.3.1吸引人才政策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创业园根据在国外留学的人员在学习生活、生产创业等需要,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公共服务政策以及智慧服务平台。并为创新创业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多个专业技术平台使用。创业园为海外留学人员成立了创业种子基金,针对创新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通过引进设立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融资公司,为企业从研发到生产到今后的业务扩张提供一系列资产融资服务和平台。为了让高层次人才更好地适应本地工作,2010年开始,留学人员创业园管委会邀请市科技局、淮阴工学院相关专家、领导为园区近百名高层次创业人才、科技型企业骨干菁英举办实务培训班。不仅如此,淮安经济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还加强了高校的校企合作。为了吸引更多的基层人才来淮安经济开发区工作,在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成立了江苏省苏北毕业生人才市场。1.3.2资金支持自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筹建至今,共有18家企业由海外留学人员自主创办,总投入约1.5亿元创办建设资金,入驻100家孵化企业,已成功孵化30多家,企业吸引30多位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的高层次人才。1.4企业集群优势开发区自成立之日起,就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投入。开发区内建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盐化工集中区、淮安软件园、高等教育园区、台商工业园、海关通关点、物流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功能区。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到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业,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现有企业富士康、明基达方电子、台玻、敏实、膳入驻魔师、华达利电子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微软、搜狐、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等大型企业,这些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带来了动力和发展的基础。

  2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劣势

  2.1缺乏高质量的自主创新人才

  自主创新既需要以科研人员数量为基础,更要以人才质量为保证。江苏省的科研人才队伍很庞大,但绝大多数集中在苏南等发达城市,特别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顶尖科学家、重要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淮安工作的就更少了。江苏省2017年共有研究与发展(R&D)人员80万人,在淮安的共有1392人。同时由于对人才今后发展的不利,影响了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造成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

  2.2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由于淮安经济开发区的许多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即使有大型企业,比如富士康、韩泰轮胎,但是这些大型企业也是在淮安经济开发区设立分公司,没有开发产品的任务,致使这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即使有些企业有自主创新的意识,比如一些中小企业,也由于势单力薄,资金匮乏,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低且总量小,难以应对自主创新成本高、回收期长等风险;融资难,使得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或不敢搞自主创新。其次,2017年,江苏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为2260.1亿元,其中淮安R&D经费内部支出为54亿元。政府和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要来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地方为科技发展提供的融资品种与金融创新力度还有待加强,政府与市场互动作用的科技投入结构还不够完善,具有市场杠杆效应的成果转化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对外技术合作交流基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外资没有把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作为自主创新的基地,而是作为了生产基地。

  2.3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理想的创新体系应该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产学研三位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各自为战。目前,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的产学研合作还缺乏有效结合,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主要停留在人才培养(高校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这个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建科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的长期稳定的合作较少。

  3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机会

  3.1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010年11月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这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是江北争第一、全省进十强,全国争一流、进入现代化。同时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充满活力魅力的工业新城、现代新城。这些都为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国内外的投资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优惠政策,也必将给淮安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带来更大的机会。

  3.2创新政策不断完善

  一是国家对地方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重视。比如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经济开发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为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经济开发区创业,2011年出台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奖励办法》,为经济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条件。同时淮安市也出台了《淮安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淮安市22条人才政策》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的意见》,支持人才的创业。

  4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威胁

  4.1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为此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成为了企业应对经济改革的唯一出路。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每个地区都把自主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苏南各地区作为江苏省经济发达区域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更大,这也是对于淮安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最大威胁。

  4.2人才资源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江苏省2017年共有研究与发展(R&D)人员80万人,在淮安的共有1392人。由此可见,淮安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于其他地市尤其是发达城市来说相当的缺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风毛麟角,使淮安市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捕捉重大的发展方向。而且由于江苏省内其他地区重视自主创新,他们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科技人才,致使淮安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进入了人才匮乏的尴尬境地。

  5结语

  通过以上SWOT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的优厚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良好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氛围。第二,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第三,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推进产学研合作。第四,加快建设相对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进一步放大技术资源利用效应,全面构建开放式、社会化、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网络,实现有效科技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参考文献

  [1]张义梁,张嵎喆,王君.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外部环境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S2).

  [2]殷凤春.我国自主创新人才开发战略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4).

  [3]杨红艳.贵州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

  [4]黄芳.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及其模式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5]徐冬青.当前江苏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作者:马晓东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经济联盟建设 下一篇风险管理在全员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服务内容

如果您有自己的问题
点击这里 直接找学术顾问沟通

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