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8-20 浏览:226

  对大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不可或缺的教育战略。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是部分学生对这门课存在“漠视”和“无用”的心理。而要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魅力和活的智慧,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体系向学生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化,就必须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推动教学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实现原理课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改革考核方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学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现状;对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更能够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这门课的动力和兴趣,存在某种程度的厌学心理和畏惧情绪,具体表现为课堂抬头率低;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思想力量、理论魅力,进而也就无法外化于行,具体表现为不能合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漠视

  第一,由于原理课的部分知识在中学的政治课本中已经出现,但不是非常系统。由于已经掌握了部分知识,部分学生觉得没必要再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其难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理论,也就无法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谛。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导致这门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歪曲了学习的目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并且认为通过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就能通过考试。基于此,当前部分学生对待这门课的学习态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学生中的传播与生根开花,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1]。第二,由于这门课采用的是大班授课模式,而且每节课的时间只有40-50分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讨论某一案例时,由于时间有限,也就无法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和抽象性,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极其容易使教学内容变得空洞而枯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从而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另外,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化且内容更加丰富化,相比更加抽象的原理课内容,学生更倾向借助手机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进而也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1.2部分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一门无用的课

  第一,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及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目的就越发明显。所以,课程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体现时代性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学生更加专注于技能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原理这门公共课则是以应付的心态进行学习,因为对其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而导致了它的存在价值往往被学生所忽视;另外,由于原理课本身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学生觉得“大而空”,容易产生明显的距离感。这样,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常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无用的课程。第二,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是一种纯理论的教学,实践经验非常匮乏。当前原理课的教学也相对偏重于基本原理的理论教学,而这与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性不符,即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和落脚点不是在书斋里,也不是在讲台上,而是在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世界里[2]。因此,部分学生仅仅把这门课看作是理论课,能够通过考试即可,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而也就无法透彻地理解这门课的理论逻辑,也就不能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和化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他们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这种“无用论”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对策

  2.1基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现教学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备课阶段,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方式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例如,针对某一原理理论,选择与学生专业相近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生动的案例中,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原理课的魅力和重要性。教学阶段,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理论后,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这一理论掌握的情况。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对存在争议的部分,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推动教学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当前高校原理课的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授课模式,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已经使学生能够在声、色、人物故事等方面获得综合享受,但是,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引入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超星学习通软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班授课师生缺乏互动的问题。第一,针对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学生可以借助超星学习通手机APP中的互动功能,实名或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将这些观点展现在投影仪上,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有助于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二,针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个APP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侧重点,提升教育效果。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可以使用这个APP的摇一摇功能,随机地挑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并将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作为平时分记录在软件中,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内容包括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尽管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查和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却没有得到彰显,即无法衡量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历,认为这门课的考核方式可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学生课堂表现,占总成绩20%。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APP软件中的相关功能记录整个学习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第二,采用闭卷考核方式,包括选择题,占总成绩的40%;案例分析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40%。通过以上两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有用性,才能使学生愿意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参考文献

  [1]杜利英,杨晓娟,秦楼月.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难度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4):53-55.

  [2]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

  [3]王让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与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

  作者:王远旭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论网购中的消费者反悔权制度 下一篇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对策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服务内容

如果您有自己的问题
点击这里 直接找学术顾问沟通

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