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培育的方法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在新时代中的价值观培养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状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包括人、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从价值观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价值观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这揭示的是主体的价值选择,并凝结为主体的一定的价值目标;二是表现为主体的一种判断的标准和准则,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它直接影响着主体在实践中的行为动向。价值观表面上看是观念的东西,但背后反映的是物质关系,随物质关系变化而变化。2017年入学的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1998年和1999年,有些学生是2000年以后才出生的,就是常说的“90后”“00后”。跨世纪大学生成为高校主体,他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每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会随时代变化而嬗变。一方面,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国力大幅增强;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变革巨大;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极大改善。这些“90后”或“00后”大学生充满自信、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挑战自我,在个人和社会价值观体系的演进中,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多元震荡的价值取向,也会影响部分大学生尚不成熟的精神世界,搅动他们正在成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其形成诸多困惑和迷茫。甚至有的人价值观由理想转为功利,由重义转为重利,由单一转为多元,价值主体由社会转向自我,在逐渐疏远、脱离导向,正在异化。正如有学者指出“90后”女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世俗化、多元化、个体化、虚无化等特点。[1]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性、权威性、时代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辩证思考
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本身就有一个不断改变、不断升华的过程,要经过周围的社会环境影响和人的思想斗争反复作用,成熟以后逐渐固化下来,这也是一个长期历练、磨砺、沉淀的过程。从周围社会环境影响来看,社会的不断变化,要求社会的价值体系按照人们对新的价值观的需要进行不断更新整合,舍弃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过时的价值观,把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充实到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系统中。从个人思想斗争发展来看,个体的价值观的形成在受到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又遵循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内化过程本身就是正反两方面此消彼长,不断反复、不断矛盾运动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外在因素影响还是内在思想的矛盾运动,关键是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去占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我们并不用担心新时代大学生呈现价值观嬗变的现象,而是担心缺乏由外而内,正确的理论指导;担心缺乏由内而外的持之以恒、水滴石穿践行的意志和实践;担心缺乏矫正、纠偏的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价值观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观念结晶。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和行为准则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2]它的形成过程本身就已经历了不断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经历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理论成果,是未来实现良序社会的理想。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理论成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更明确,工作更有的放矢。正如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反复研读这段谈话,感到责任重大,更坚定了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的信心。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十八大以来,“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4]这是党中央对思想文化建设成就的精练总结和高度评价。现在,党政风清气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大好局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有以下几点。1.思想道德的教化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如何在新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道德教育的指导,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新时代还要强化道德教育,要把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习近平[4]由此可见,培育、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每一位中国人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首先做到。2.躬亲示范的引领当前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价值诉求多元、利益纷争突出、矛盾冲突多发等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有个别学生利字当头,见利忘义,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是不和谐的杂音,同辈影响恶劣。广大干部、教师,理应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道义的关系,不计名利、得失,率先垂范。干部、教师的育人工作,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讲究的是“工夫”“火候”。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工作方法一改再改,但教育学生,追求做好老师的初心依然不变,理想信念不变、道德情操不变、学识研究不变、仁爱之心不变。大部分学生完全能感受得到,从而心悦诚服,向他们看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功成不必在我”。是指功绩、事情、事业的成功没有必要看我一个人。要立大志,成大事,树立凌云壮志,淡化私心、私利、私欲,经得住名利、官位、权利、金钱的考验,不为蝇头小利折腰;以事业为重、大局为重、他人为重,不为所谓个人一时政绩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值得欣慰的是,高校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一线辛勤工作的干部、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良好形象。3.管理体系的规范就是要定制度、定规矩,强化建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手。围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生活个性化、行为多样化等实际,既要建构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为”规范,也要建构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禁为”规范,确保不触碰价值底线。[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为例,没有诚信是社会失去公平、公正的祸根。我国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恶意透支、学术不端,等等。社会不讲诚信,很容易使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产生报复心理,甚至走向偏激极端,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建立诚信制度、定规矩,是现代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建立良序社会的标志之一,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的一个有力抓手。在我国高校也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完善诚信制度,能够持续地、常效地鞭策大学生讲诚信。一方面加强对失信、违信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违信的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了这个制度,就如同建立了一道高压防护栏,不得随意触碰,有终生警示、告诫的作用。即使是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也使其不敢、不愿失信、违信。这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要求之一。总之,新时代大学生是时代新人的主体,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只要坚持不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培育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涛,李云霞,刘旸.“90后”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1):40-44.
[2]陈权.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2-125.
[3]习近平.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2018-05-0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5]于福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109-111.
作者:黄勤 吴涛 董婷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纯母语研究员提供语言服务
多数据库查论文重复率,附降重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审稿,附修改建议
同领域研究员根据您的预期推荐期刊
联合国外同领域研究员,确保专业的指导
签订服务合同,您的信息与权益安全有保障
高效、严谨的学术服务,确保服务有品质
协助服务并非替代式服务,不破坏学术诚信
提供全地域、全学科的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