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纯白金针菇工厂化的栽培技术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纯白金针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试验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纯白金针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金针菇又名构菌、冬菇、朴菇、毛柄金钱菌等,在真菌分类中,隶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金钱菌属,质地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维生素、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记忆、开发智力,特别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此又有“增智菇”、“智力菇”之称。以前,我国栽培的金针菇品种比较单一,且主要是黄色金针菇,纯白金针菇是近几年才从日本引进,因其商品性好,口感味道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纯白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菌类,自然栽培受季节性影响,出菇时间受到很大限制,且只可收获1季,效益较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四季不间断供应,灌南县大力引进食用菌企业,建设标准化菇房,人工环境条件下实现周年生产。2014年以来,以连云港可为食用菌有限公司为平台,从菌种筛选、基质预处理、栽培瓶制作、高压灭菌、净化室接种、菌丝培养、育菇管理、采收包装等生产环节进行试验研究,系统总结出纯白金针菇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1栽培原料准备
1.1木屑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木屑仅起填充剂、保水剂、调整孔隙度的作用。购进的杂木屑要过筛去除树皮等杂质,保证木屑颗粒大小相近,否则易刺破袋壁,造成污染。过筛后的木屑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堆积、淋水、发酵后才能使用,堆积时间越长越好。通过淋水、微生物的降解,木屑颗粒变得容易吸水,提高持水性能。1.2麸皮麸皮作为氮源被广泛应用。麸皮要保证新鲜、无霉变,最好直接向当地面粉厂订购,粗蛋白含量应在11%以上,尽量保证麸皮质量的稳定,避免因为质量问题导致金针菇产量和品质的下降。1.3玉米芯玉米芯既是很好的碳源又是氮源,厂家一般直接选购玉米芯颗粒,颗粒大小保持在0.1~0.8cm之间,颗粒过大不利于吸湿。在拌料之前要彻底预湿4h,为防止玉米芯颗粒预湿后酸化,添加1%的石灰提高碱度,减少酸化发臭。1.4玉米粉玉米粉是玉米粒经过粉碎机粉碎后的产物,作为增产剂使用,要求越细越好,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内,被菌丝直接利用。由于储存过程中容易氧化变质,所以玉米粉不宜长时间储存。有条件的厂家可以选购玉米粒自行粉碎,第2d直接使用。选购散装玉米粉时,应选淡黄色、无酸霉味的玉米粉。1.5辅料石膏、轻质碳酸钙、过磷酸钙、石灰等,根据当地水质和生产工艺适量添加。
2栽培瓶制作
2.1配方配方1:木屑35%、麸皮33%、玉米芯25%、玉米粉5%、石膏1%、轻质碳酸钙1%、pH自然、含水量62%~63%。配方2:玉米芯35%、麸皮35%、木屑25%、玉米粉3%、轻质碳酸钙1%、石灰1%、pH自然、含水量62%~63%。2.2拌料按照配方比例量取各种原材料,倒入搅拌机搅拌10~15min,让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再一边加水一边继续搅拌20~30min。若采用3级搅拌机,每一级搅拌10min。搅拌完检测含水量,控制在62%~63%。2.3装瓶生产上,金针菇多采用规格为容量1100ml的塑料瓶作为栽培容器,使用装瓶机装料装料,每个栽培瓶装填含水量为62%~63%的培养基湿料750~850g(视培养料颗粒度大小而定)。装料完毕后,用装瓶机自带的五头打孔器自动打孔,孔径为1cm。最后用压盖机盖好瓶盖,完成装瓶工序。
3灭菌、冷却和接种
3.1灭菌、冷却通常采用高压灭菌工艺,在温度121~123℃、压力1.4kg/cm2下灭菌1~2h,灭菌后待压力降至0.8kg/cm2以下时打开放气阀,待压力指示针降为零后拉出,进入冷却室内降温冷却。3.2接种待料温冷却至25℃以下时,选用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菌种,在发酵罐内压力0.03~0.05Mpa时用液体接种机接种,每瓶接入菌种20ml,每罐可接种1万个栽培瓶,并余留8%~10%菌种作为菌种母液备用,依次循环,可以持续6~12个月后再彻底清洗发酵罐。
4培养
4.1菌丝培养纯白金针菇工厂化瓶式栽培养菌阶段,保持室温18~20℃、空气相对湿度65%~7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500ppm、避光条件下静止培养,第6、12d检查污染情况,及时挑除污染菌瓶集中处理。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1~14d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22~24d菌丝已吃透培养料,培养料变成白色,菌丝发透。4.2搔菌与催蕾管理纯白金针菇瓶式栽培发菌结束要立即进行搔菌,利用搔菌机挖掉老菌种块,促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同步发生。搔菌时,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可以平搔、刮搔和气搔,目前生产上以平搔为主,优势是出菇早、朵数多、整齐度高。搔菌结束后,每瓶料面补纯净水10~15ml(视养菌期间培养料水分散失多少而定),并把瓶子搬到低温催蕾室静止24h后排掉,保持温度12~14℃、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500ppm、每天200lx连续光照1h条件,一般搔菌后第5d菌丝开始扭结,第7~8d现蕾。4.3均育和抑制一般搔菌后第9~12d,利用6~8℃低温和3000~4500ppm二氧化碳浓度促使原基(幼蕾)均匀发育。均育结束后,当菌柄长1cm、菌盖直径约1.5mm时,即搔菌后第13~20d开始进行光抑制和风抑制管理,保持温度3~5℃、空气相对湿度90%~95%、二氧化碳浓度3500~5000ppm、每天200lx光照2~3h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光抑制以多次短时间照射为宜,光源选用白炽灯管或LED灯带;风抑制是在菌柄长至2cm左右开始吹风,风速20cm/s,每天吹2~3h,持续2~3d。
5出菇管理
抑制结束后下架,此时菇体从瓶口长出1~2cm,套上塑料包菇片(或纸筒),并移至发育室,保持温度4~6℃、空气相对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6000~8000ppm、每天200lx光照0.5~1h条件促使菇体快速生长。
6采收与包装
当菌柄长至13~14cm、整丛菇整齐、菌盖直径0.5~1cm左右且边缘内卷时,一般在搔菌后第25~27d开始采收。采收后置于塑料周转筐内,运至包装间,温度控制在12~13℃,切去菇根。将塑料包装薄膜套在专用包装模具内,置入切根去杂的金针菇称重装袋,采用机械半抽真空封口,再装入聚苯乙烯泡沫箱内,不封箱口,置于2~3℃冷藏室内待售。
7小结
纯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主要利用工业技术控制温、湿、光、气等环境要素,使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在最适的人工环境中生长,杂菌污染率低,生产周期短,从而实现周年化高产栽培。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周年生产是金针菇发展的必由之路。金针菇瓶式栽培时,从母种制作到2级液体原种培养完成约需21~26d,从接种到鲜菇采收结束约50~53d,平均每瓶采收商品菇450g以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参考文献:
[1]黄毅.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袁瑞奇.金针菇精准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
[3]王守现,刘宇,耿小丽等.白色金针菇不同配方品比试验研究[J].北方园艺,2007,(9):228-229.
作者:张宝玉 董礼花 赵书光 单位:灌南县蔬菜办公室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