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的平台
关闭

职称阁

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

SCI论文、SSCI论文、AHCI论文、
EI论文、著作出版、专利申请

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

点击咨询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时间:2018-11-09 浏览:152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初中历史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法

  一、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给出了解释:“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要具备比了解一般的历史知识更上位的东西。”对于此观点,笔者的理解是:教师在引领学生建构历史框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当学生结束在校的学习生涯后,面对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时,以往的历史学习会形成思维品质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使其受益终身。

  二、以中考试题为例谈学习方法

  案例一:2018年呼和浩特市中考23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1950年和1978年进行调整的内容,简析二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用一句话总结你对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认识。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审题抓住关键词“1950年和1978年”,即可准确判断两大历史事件。简析两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想要顺利答出此问,首先要分别找出两件大事的影响,其次找出关键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判断出土地改革为城市工业化创造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核心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这道题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这一板块的内容,是历年初三备考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对比,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样复习做到了全面具体,可是忽略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形成的也是碎片式的记忆。笔者在认真研读试题的基础上反复思考,做出调整,以便指导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讲述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首先要把握每个时期的阶段特征:过渡、探索、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应的时间在表格中就可找到,每个时期的阶段特征不同,国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同,教师从整体把握这些关键点,学生在复习中自主构建就有了方向。针对本题考查的方向,涉及“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教师要提升到探讨农村改革带来的影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高度上,格局决定未来,眼界决定高度。讲述殖民侵略时,也要进行联系:谈到英国在亚洲殖民侵略印度,必然涉及英国在北美建立广阔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侵略活动;讲到后来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定要说说美国的独立战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讲述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大肆进行殖民活动,也要追根溯源谈谈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殖民活动,进而与英国对比有何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分析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连贯性、有序性。切不可孤立地罗列史实、割裂史实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实作出合理解释”,否则会出现学生思维链条的断裂,知识运用的断层,长远看来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二:2017呼和浩特市中考第21题。材料一:材料二: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进取毫不相关也!——《天工开物》(1)材料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3)说明《天工开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本题综合考查明清文化中的科技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范围涉及《天工开物》的创作背景、著作内容以及形成的历史地位等。从题目的考查,联系平日的教学,学习明清科技成就这一内容时,可以由学生自主梳理内容并完成列表:关于表格中涉及的名称、作者、内容、地位,教材上表述明确,只需要认真阅读文字,仔细梳理脉络,通过归纳总结即可得出。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思考什么?通过找出三位科学家身上的共同经历,概括科技著作的来源;通过概括三部著作的内容,归纳出明朝科技著作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通过对明朝科技著作特点的概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科技著作反映的时代特征和科技著作出现的原因。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进行中西方科技的对比。归纳如下:来源:自身努力结合生产实践;著作特点:总结性、图文并茂、传统科技、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总结性、实用性、来源于经验、缺少实验和对事物规律的探索、服务封建社会、没有推动社会转型、传统科技领先世界、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时代特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纵观呼和浩特市近两年的三道中考历史考题,如果在教学中做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层层铺垫,并归纳总结,那么学生在考试中便可以顺利解答,在2016年质量普查考试和2016年中考中,均有类似的题目出现。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将这三道考题归为同类题,引导学生找出相同与不同,并自主构建联系、探寻规律、归纳总结,并在联系知识的同时学会迁移知识。同样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期的科技文化的复习。历史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课本,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笔者每两周会抽出固定的时间,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阅读:首先,通读教材,包括目录、课本正文、史料研读、图片解说、文下注释、知识拓展、历史大事年表等。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心中有纲。其次,建立知识框架结构、厘清脉络。历史知识十分丰富,如果总体上没有框架结构的支撑,就会陷入迷茫之中,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三,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填充重要的内容,如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影响、特点、性质等。同时类比对比,通过对历史史实、历史现象的把握归纳总结规律、探寻方法、得出启示。第四,建立必要的学科之间的联系。正所谓“文史政地不分家”,阅读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课中涉及着大量的地图、地理概念、时空概念等。历史与物理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引发的社会进步(三次科技革命),都源于科技这股强大力量的推动(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历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考文献: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作者:蔡静 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三十六中学

学术顾问解答 快准稳
上一篇声乐艺术教育人才现状与未来发展 下一篇继续教育的开拓与革新
返回列表

了解并选择服务可填写信息

注:学术顾问稍后添加您,可放心通过

服务内容

如果您有自己的问题
点击这里 直接找学术顾问沟通

我们的优势